浅淡春山藏清幽诸葛菜

2025-04-27 07:58:35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王耀忠

浅淡春山间,清幽诸葛菜悄然生长于大兴安岭、长白山等地的林野,开蓝紫的小花,又有蔓菁、菜子花、紫金草等别名,可食用,可入药,承载着山野的馈赠。

宋代诗人李石在《诸葛菜》中赞美道:“郡圃耡荒雪,家山斸浅沙。只今诸葛菜,何似邵平瓜。小摘情何厚,长斋气自华。官烹与私炙,随处即生涯。”

春回大地,诸葛菜遍生山间,随处可见蓝紫色花的海洋。紫色花朵像星星,像眼睛,眨呀眨,眨来春天的梦,在春风中摇曳生姿,芬芳沁人心脾。

姑娘们挎着竹篮,在和煦林间,采摘诸葛菜如采茶,择其嫩梢,装入篮里。我也喜欢采摘山野菜,如山芹菜、蕨菜、荠菜之类,对诸葛菜尤为钟爱——或许是丰足生活中,仍需这一口山野清气涤荡身心。

在众多山野菜中,隐约深林里幽香的诸葛菜,在食物中卓尔不群。一把诸葛菜掐掉花儿去根,留下嫩叶翠茎,清水洗濯干净,放入开水焯烫一下,捞出过冷水,切成段状,即便像少年时母亲那般一勺食盐、加醋和香油等凉拌,那舌尖上的鲜嫩,味蕾上的清香,让人回味难舍。

诸葛菜炒食加一点米醋,吃起来会更清香爽口。一份春天绿色菜肴在舌尖上舞蹈。恰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笔下“蔓菁宿根扑鼻香。”

诸葛菜的花朵不仅是爱的象征,更是厨房里的一种佐料香食。北宋美食家苏东坡,在他的《东坡羹赋》载:“东坡居士所煮菜羹,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蔓菁、萝菔,揉洗去汁,下菜汤中,人生米为参,入少生姜,以油碗覆之其上。炊饭如常法,饭熟,羹亦烂可食。”这是苏东坡用诸葛菜的花朵煲汤、煮粥的秘诀。今人有创新,把诸葛菜和鸡、鸭等禽类肉放在砂锅里一起炖煮,加一些生姜、大蒜、盐、红枣等,是一些中老年人的绝佳滋补良品,煮粥时将其花朵和米放入电饭煲里一起熬煮出的粥,舒适养胃,延年益寿。我最爱吃的还是母亲包的诸葛菜素馅饺子,热水焯烫菜时放入几滴油,菜的颜色愈加鲜绿,切碎,用屉布攥干水,倒入笨榨的大豆油,再放入香油少许、老葱花佐料,和面也是重要的,把包出来的饺子放在母亲用高粱秆穿制的盖帘上,一股乡愁的味道清爽异香,回味悠长。

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曾在他的《二月兰》一文中这样夸赞:“应该开时,它们就开;应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它们是纵浪大化中,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人们喜欢它的清淡之味,它把一生清秀的生命无私献给了人类,但它并不感到有多么悲伤,反而感到能为人类做点贡献而欣喜。

诸葛菜的命名是有典故的。据传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北伐,一次北伐粮草没供上,军中断粮,正在一筹莫展时,诸葛亮无意间发现远处一片紫色,于是采摘一些嫩梢,没想到这种野菜的嫩梢可以食用,于是军中以此充饥,士兵们吃这种菜补充军粮不足。后来人们便给这种野菜取名“诸葛菜”。

早在《诗经》里,就有关于诸葛菜的诗句:“采葑采菲,无以下体”“爰采葑矣,沫之东矣”“采葑采葑,首阳之东”。诸葛菜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也被称为是“菜之美肴”。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二十六卷中对诸葛菜的药用价值也有过记载。诸葛菜有集观赏、美食、药用于一身的深厚历史文化价值,恰似质朴奉献者的化身,怎能不令人心生敬意呢!

它深沉蓝紫色的花儿,如深邃的海洋,神秘的星空,从大兴安岭绵延至长白山林隙,幽香萦绕从三月至六月。我常沉醉花丛深处,暮色渐沉不知归路。

清明踏青时,晨雾玉露,草木清新,清幽诸葛菜越发新绿,装点着美丽的青山绿水,恰似人间最美的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