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在时光里的记忆

2025-06-20 07:57:26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周道海

我对故乡的执念始终未改,对那里的山水人物一丝一毫不曾忘记过。即便物是人非,抑或人是物非,都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题记

今年,应同学邀请回乡小聚。我们很多同学从毕业后就不曾见面。35年,青丝染白霜。再回首,唏嘘不已。岁月带给我们的不仅有成长,还有沧桑。再回母校,除了老大门和门楣上的字还在,剩下的,让我们念念不忘的,也就是那棵顽强生长、倔强挺立的歪脖子老树了。这棵歪脖子棠梨树陪伴着一茬茬学子走进来走出去,默默承受着大家或靠或倚,或踢或踹,或攀爬或纳凉,任尔嬉笑嗔怒、不卑不亢;寒来暑往、花开花谢;叶生叶落、冬去春来;迎着江水,目送春秋。

走走停停,驻足凝望。能想起来的往事难与人说,想不起来的往事别人说了也难共鸣。看江水滚滚南流,看斑竹青翠飘逸,看教学楼巍然耸立,看台阶斑驳残损,看荷塘芳华浪漫,看学弟学妹青春洋溢,看天空白云悠悠,看我们鬓微霜,又何妨?

村子里尚有一条蜿蜒曲折、潮湿长满青苔的青砖碎石路可通行,两旁的蒿草却时不时地牵扯裤脚。

老家的亲戚热情依旧。他们在城里最豪华的饭店订下最大的包间,把家族老小全都聚集在一起为我接风。酒店各类特色菜品应有尽有。而我却点了小时候常吃的地瓜苗、南瓜叶、空心菜、丝瓜汤,全桌的人都觉得在这么高档的酒店吃这么家常的小菜,太不合时宜了。他们哪知,我吃的不是菜,吃的是故乡的味道、是乡愁、是记忆、是化不开的思念。

这次回乡还有一个使命,就是去拜见别离35年的我的小姑。

我的这位小姑不是亲姑,而是当年到我们村子里插队的青年学生。小姑叫方小华,村子里的人都习惯称呼她小方。小方在村子里和我父母相处甚好,以兄妹、姐妹相称。那时候,小方初来乍到,不熟悉农活,又不适应农村生活,所以父母对她多有照顾。尤其是母亲,像护雏的母鸡一样护卫着她的安全,不让她受到欺负和劳累。小方回城后,和母亲也保持着书信往来。

20世纪70年代后期,母亲带着才七岁的我回娘家时在芜湖中转。因买不到船票,母亲就通过信封上的地址找到了小方的工作单位。那是我对小方仅存的模糊记忆。记忆中,小姑很热情地把我们接到家中安顿,还和妹妹一起带着我们去江边玩。多年后,在母亲的讲述中,我才知道,不知何故,那时我哭闹着从小方家跑了,害得她们全家好一阵寻找,才把我找到。母亲和小姑都被吓得魂不附体。回忆此事,再加上母亲的记忆讲述,我对小姑充满了感激和敬爱。

1990年高考结束后,我瞒着父母只身一人来到芜湖看望小姑,在那里盘桓了七八天。回来时,小姑给我父母带了礼物,还有各色糕点。我只好向父母坦白去向。出乎意料的是,一向严厉的父亲并没有责骂我。那年国庆节,小方还带着女儿方方到我们家小住了一段时日。

待我入伍后,我们家和小方家就断了联系。母亲临终前,我曾问过母亲,要不要通知小方姑?母亲摇摇头说,别给人家添麻烦了。也许是母亲的这句话,让我始终铭记,总想着在我们无力回报时,就别再叨扰了。

35年的时间里,我时常会想起她,也想去她生活的城市寻访。直到今年,在哥哥的坚持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老同学打了个电话。没想到,神通广大的老同学多方打听,竟真的找到了小姑。和小姑通电话时,我激动得语无伦次。

世间一切都是缘,缘未尽,自相见。侄子开车载着我和爱人及两位哥哥很快就到了小方姑家里。容颜虽改,情谊如初。大家在感慨中追忆往昔。苍天有爱,不负深情!

江南古村古镇星罗棋布。随便一个地方,溯源历史,都有好几百年。

离我老家不远的水东镇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始建于隋唐,因紧邻黄金水道的水阳江而盛极一时。粉墙黛瓦间,古朴典雅,是典型的徽派建筑,从建筑装饰仍能窥见往昔繁华。最负盛名的历史遗迹有两处,一是水东圣母堂,在东南亚有很高的知名度;二是老街的“十八踏”和“五道井”。十八踏相传为乾隆皇帝下江南,被古镇风景所迷,行至此,口渴,走下十八踏台阶,饮罢井水连声称妙,后人遂立碑纪念——十八踏御井。文化底蕴让这些古物焕发新生。

一路上,我们一边走,一边听刘老师的悉心讲解,不仅饱览了古镇风貌,更深入了解其历史典故与文化传承,可谓收获满满。

檐前飞燕呢喃语,千年老宅换百主。当我漫步水东老街,指尖拂过斑驳砖墙,时而目视直棂条窗,时而斜倚堂前立柱,仿佛看到昔日主人端坐堂前,悠然自得地品茶嘱事,谈古论今。老宅依旧,静观世间沧桑。

从南方到北方,一次次抉择改写人生,孕育无限可能。1990年北上的列车上,我尚不知未来在何方。三十余载后,我的孩子又南归追寻理想。借着这次省亲之便,我们转乘高铁去上海看望孩子。

孩子早早地守候在出站口,见到我们异常欣喜,忙前忙后帮我们提行李。来到他们精心布置的小家,我们倍感欣慰。我们这一代人,总愿倾尽所有为子女付出,甘之如饴。

孩子虽然已经成家立业,但我们依然习惯性包揽家务。我还是干我的老本行,下厨掌勺,妻子则忙着拾掇整理,忙得不亦乐乎。

但雏鹰终要独自翱翔,父母的羽翼只能庇护一时,真正的成长必须经过风雨淬炼,真正的幸福和人生还需要独立行走,独自应对。正青春,路在脚下;向未来,奋斗在当下。

飞机穿越云层,一路向北,一如35年前那个冬日的北上。思念、伤感、惦念、不舍……万千思绪在胸腔奔涌,泪水在眼窝里旋转,似乎要喷发倾泻出来,但终究化作舷窗边一声长叹……望着渐行渐远的城市轮廓,任那些复杂心绪在心底激荡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