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丁子

2025-08-22 08:04:01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朱明东

秋风至,叶儿黄;果儿红,大岭香。这果儿不大,三五成群,一簇簇挂在树上,等着辛勤的劳动者前来采摘和品尝。这些果儿,大兴安岭人称它为山丁子。

在万千林海中,它们坡上坡下,随处可见。春天,这树开朵朵洁白的小花儿;秋天,这树结很多很多的山丁子。别小瞧山丁子,它可是大兴安岭人秋日里的美味。祖父那本《中医学大全》介绍说,山丁子还叫山定子、山顶子。不仅大兴安岭有,黄河以北很多地方都生长。我确也品过一些外地的山丁子,大体滋味相似,却都没有大兴安岭山丁子那种甜甜的口感。

山丁子花儿美得朴素,香得自然。艰苦的年代里,大兴安岭人多居住平房。想必是生命力强、好生长的缘故,很多人家的菜园子里都栽上几棵山丁子树。这树看着实在,春能开花观赏,秋能摘果品尝。一树绽放美好,满枝挂满幸福。当一朵朵如棉似雪的小白花报告春天的消息时,那满园的香气就会扑面而来。刚回加格达奇时,恰逢满城的山丁子花儿开,把小城熏醉了。几日大风过,山丁子树下零落了朵朵残破的花儿。我神色有些黯然,可抬头再看,更多的山丁子花儿正坚强地在枝头上迎风绽放呢。它们越绽放越隆重,越绽放越清香。不知不觉,一枚枚果实孕育而生。待花落果生,山丁子树再不招摇。

山丁子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环境越险恶,它越能迎风而立,高举英雄的火把,在绵绵的群岭上追寻风雪后的光明。虽然星星点点,却能漫山遍野红成一片。山丁子树下,小时候听祖父讲抗联打鬼子的故事。祖父说,打鬼子的人身上都有山丁子的精气神。那年,山丁子花儿刚开,抗联三支队就像一把尖刀,插入茫茫的兴安岭。在大兴安岭,抗联战士们英勇无畏,拔日伪据点,毁日伪金矿,烧日伪林场,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侵略气焰,给中国人长了志气。我问祖父:“后来呢?”“后来,一些抗联战士就永远地留在了大兴安岭。”祖父叹了一口气,用力吸了一口旱烟,目光投向不远处的群岭……今年夏初,我回大兴安岭凭吊壮烈牺牲的抗联烈士。在松岭区东北抗联三路军三支队烈士纪念碑前,我起伏的心绪久久不平。正当我要离开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颤巍巍地来到纪念碑前鞠了三个躬,将一捧白色的花儿郑重地放到了碑前。我心头一热,那不是山丁子花儿吗?烈士已逝,英灵不灭,洒下鲜血的地方,生命的火种正如山丁子树一样,不停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小小的红豆豆,一簇簇,在艰难困苦中不离不弃,共度风雨,同赏秋光。小时候的秋季,父母领我去采山丁子。那些不太红的果儿我们才舍不得采呢,要让大岭给它们再焐一焐。等焐红了,好给迟到的人来采。晚上,望着餐桌上满满一盘红彤彤硬生生的山丁子,我的牙都酸倒了。父亲问我咋不吃了,我郁闷道:“要是苹果我肯定还能吃。”父亲笑:“别看山丁子个儿小,它身上的有机酸含量可比苹果多,比苹果有营养。”山丁子营养确实丰富,《中医学大全》上有记载:山丁子味甘酸、性凉、无毒,能润肺、生津、利痰、健脾。这些我都信。可我还是喜欢吃甜的果儿。那就等等再吃吧。母亲把采来的山丁子装入坛子,放到仓房里不再提及。

酸是甜的灵魂,甜是酸的归宿。有一年的大年三十,全家人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平时舍不得吃的苹果。吃着吃着,母亲忽然朝我喊:“快去仓房整点山丁子来。”我用小碗盛来带有冰碴儿的山丁子。经过严寒洗礼,山丁子个个浑浑圆圆,晶晶莹莹。我好奇地拿起一枚放到口中。呀!冰冰的,凉凉的,更多的是甜。母亲说:“等我用锅给你们熬一下。”母亲把冰山丁子倒进铝盆中,加水放冰糖,再拿到火炉上熬。不一会儿,山丁子就熬好了。全家人争先恐后品尝起来。这可是天下最美最醇的果实。它如丝细腻,再无酸涩;它雅致甘甜,再无生硬。

山丁子平凡而坚定。它们似不灭的火焰,在岭上不停地闪耀。在加格达奇知青广场上,遇到几位南方口音的老人。他们早已在此安家落户。他们可真像山丁子树啊,越艰苦,根扎得越牢。一位老人对我讲:“刚来大兴安岭,没屋没房。伐几棵树架帐篷,枝做顶,干做架。里边搭横杠,几捆野草铺成了床。夏日虽有蚊帐,可还是被蚊虫咬得浑身是疙瘩。到了冬天,那个冷啊,冻得骨头都疼。好在,我们都熬过来了!”是啊,都熬过来了,那熬过的果儿更甜。我问:“你们吃过山丁子吗?”“咋没吃过。那年月,大兴安岭的山丁子给我们解了不少馋。一到秋天,大家三五成群地去采。矮个儿的够不到就爬树,开心啊,甭提了!”说完,他们不约而同地笑了。《大兴安岭志》记载:“一代江南娃,十年韶华业。以南方知识青年为主的知青潮,在大兴安岭留下了热血洒边疆、忠魂铸兴安的知青史。”

山丁子熟了,它们像一片耀眼的霞光,在群岭上映照。历经酸与涩,终成佳品。这佳品,让大兴安岭人真真切切地尝到了无尽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