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彬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晨雾如纱,笼罩着连绵的群山,在这朦胧的雾气中,采山人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背着竹筐,拎着塑料桶,踩着湿润的山路,身影在雾中若隐若现。
正是山岚寻珍的时节。红豆藏在枝叶间,红得耀眼,一粒粒落入筐中,发出细碎的声响。最让人惊喜的是蘑菇,雨水充沛,它们长得特别旺盛,白得如雪,黄得像金,这些精灵汲取大山雨露的精华,藏匿于深山,却不辜负辛勤的采山人。若是遇上蘑菇圈,那才叫采得尽兴。一圈圈蘑菇排列得井然有序,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采山人的动作娴熟自如,不需细辨就知道哪些可食。筐、桶渐渐装满,散发出泥土与菌类特有的清香。
雾散又聚,阳光偶尔从云隙间漏下,在林间投下斑驳的光影。采山人的身影与山林雾霭融为一幅动人的画卷。大兴安岭的群山,就这样年复一年,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宝藏。
雨水丰沛,则山珍滋长。今秋大兴安岭的雨,先是试探性的几场小雨,接着便放开手脚,大雨小雨轮番上阵。
雨的脾气各不相同:有时淅淅沥沥,缠绵不绝;有时倾盆而下,势不可挡。雨的姿态也变化多端。细雨蒙蒙时,如烟似雾;瓢泼大雨时,哗啦啦地倾泻;电闪雷鸣的急雨,来得迅猛去得匆忙。最有趣的当属太阳雨,明明太阳还高高兴兴地挂在天上,金光四射,迷惑得行人放松了警惕,不料头顶忽然啪嗒啪嗒挨上雨点子,忙不迭地跑进附近的楼道避雨。站在那里向外望去,但见阳光的射线中,道道雨丝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宛如天女散花般绚烂。远处的云却是灰蒙蒙的,与眼前的灿烂形成奇异的对照。
雨滋润万物,让山林更加翠绿,让河流更加丰盈。但凡事过犹不及,雨下个不停,容易让黄豆、饭豆霉烂,原本饱满的豆荚变得软塌塌的,发出一股霉腐的气息。有些地方辛苦劳作的农人,他们的秋收成果就这样被毁于一旦,我曾购买过因冰雹受损的柿子,虽微不足道,但能为农户们带去一丝慰藉。
天地造化,本是如此。它既慷慨赠与,也会无情夺取。雨露滋润是恩泽,连绵不绝却成灾祸。想来世间万物,都要适可而止,过则反受其害。
秋雨洗礼之后,树叶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绿色,开始了一场色彩的竞赛。从深绿到浅黄,从淡红到暗红,再到褐色,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把山峦装扮成“五花山”。
秋叶的变化是一首无声的诗。最先泛黄的是白桦,金黄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是披上了一层金箔。接着是柞树,它们的叶子由绿转红,远远望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可惜今年雨水多,气温低,红叶没有去年那般鲜艳。不知天晴之后,这些叶子会展现出怎样的容颜。即便不够艳丽,但这秋色依然动人。枝头的秋叶,有的安于现状,留恋枝头,直至枯黄也不肯落下;有的顺应自然,悄无声息飘落,归于根部土壤;还有的志向远大,借着秋风,要去远方看看别样风景。一片秋叶的飘零,何尝不似人生的种种选择?
山风起时,万千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各自的故事。大兴安岭只是静静听着,包容一切生命的绽放与凋零。
大兴安岭的秋天,正是展现丰饶的时刻。庄稼熟了,各种作物等待着农人来收获,展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丰收景象。
麦田一片金黄,沉甸甸的麦穗低垂着头。秋风吹过,麦浪翻滚,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吟唱丰收曲。收割机在田野里轰鸣作业,留下一排排整齐的麦茬。农人捧起饱满的麦粒,笑容在皱纹间流淌,那是辛勤劳作得到回报的喜悦。
豆田里,豆荚长得鼓鼓的,有的已经微微裂开,露出圆润可爱的豆子。农人们弯腰收割,将一捆捆豆秧整齐地堆在田头。打豆的时候,豆荚噼里啪啦地裂开,豆粒欢快地蹦跳出来,像珍珠般四处飞溅。
菜地里又是另一番景象。土豆深藏在土里,需要用铁锹小心地挖出来,一个个圆滚滚的土豆破土而出,带着泥土的芬芳。萝卜也长得饱满结实,胖胖的,拔出来时带着湿润的泥土。下霜之前必须赶紧收完土豆和萝卜,唯有白菜尚能抵御几日秋霜,经霜后更显清甜脆爽。
虽然雨水频繁,农人们还是趁着雨停的间隙,抢收着大地的馈赠。他们深知,这不仅是自然的恩赐,更是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每一个饱满的麦穗,每一颗圆润的豆粒,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期盼。
晒场上,收割回来的作物堆积如山。麦粒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光,豆子在筐里泛着温润的光泽,新挖的土豆散发着泥土的清香,蔬菜更是青翠欲滴……
大兴安岭的秋天,就在这丰收的喜悦中,展现出它最丰硕的容颜。这片土地滋养着每一个热爱土地的人,让所有人都能品尝到劳动与收获的甘甜。
黑公网安备232722020000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