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大势,把方向;应变局,开新篇。
载着满满的丰收和喜悦,我们迎来2023年首次地委工作会议的召开。在这次大会上,我们盘点过去一年的收获,思考崭新一年的目标,积蓄底气,激发斗志,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地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干部职工汇聚起推动兴安转型振兴的强大力量。无论是在防火防疫第一线,还是经济建设主战场,或是服务民生的最前沿,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敢打头阵、能扛硬活,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职工群众也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兴安发展的奋斗实践中,兴安人民团结一心,在持续拼搏中创造了不凡成就。这其中彰显的不怕苦、不服输、不畏难的宝贵精神品格,就是我们全力打造生态兴安、活力兴安、幸福兴安、文明兴安、平安兴安、勤廉兴安,推动现代化新兴安建设最坚实的依托、 最强大的动力。
兴安历史,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人接续书写奋斗篇章。今年是我们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兴安的关键之年,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仍是吃劲的时候,但曙光就在前头,我区的发展必然和全国全省一样进入一个全面复苏的崭新阶段。在新征程上,建设“六个兴安”不仅是可期可及的美好愿景,更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都要为之奋斗的事业。
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大兴安岭潜力巨大,大有可为。随着我省“六个龙江”建设不断深入,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产业动能持续增强,向北开放加速迈进;党的二十大后,国家和省围绕生态建设、工业经济、民间投资、营商环境、助企抒困等方面,相继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我们要认真研判形势,分析利弊,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把握好运用好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绿色发展独特优势,加快建设“六个兴安”,让大兴安岭的未来不仅成为“两山”理论实践地,“生态银行”转换地,还要成为践行大食物观的先行地,向北开放的新高地。
近年来,我们依托优势重构产业体系,寒地生物、寒地测试、数字经济、康养医疗等新兴产业如火如荼,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绿色矿业等传统行业方兴未艾,生态主导型产业逐渐迸发出蓬勃生机,经济发展蕴含着无穷的潜力和后劲。在这次会议上,地委明确,2023年,我区仍将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生态振兴计划,巩固提升绿色转型优势,把大兴安岭的发展底色擦亮,抢占生态转型发展的高地!
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我们必须坚决扛牢生态安全政治责任,深化“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政治信仰教育,引导全区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下同心,共同守护祖国最北生态屏障,争取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落户我区,全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转化体系,叫响“大兴安岭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把“生态银行”从理念转化为现实,积极融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今年地委高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旗帜,健全完善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主导型产业新体系,明晰了“集群发展寒地生物产业、多元发展寒地测试产业、高端发展生态旅游、点状发展绿色矿山、融合发展电商物流业、稳步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经济工作思路,开展“项目建设质量提升年”“财源建设年”行动,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民生振兴计划,解决好就业、医疗、教育等重点民生问题,持续提升林区百姓幸福指数。
目标越是远大,征程越是壮阔。这次会议是“六个兴安”建设任务在本年度的细化、量化、具体化,每一个指标、每一个项目、每一个载体不仅关系今年,更事关长远。在推进现代化新兴安建设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这就需要我们敢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汇聚起同心筑梦、并肩追梦、携手圆梦的磅礴伟力,让一个团结奋进的大兴安岭奔赴更加壮阔的未来。
新时代新征程,奋斗是主旋律、担当是最强音、作为是重头戏。2023年的出征号角已吹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已经明确,让我们乘势而上不迟疑,接续奋斗不停步,多用精微之力,多积尺寸之功,同快的比、向高的攀,跟强的赛、与勇的争,让兴安这片热土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征途就在脚下,奋斗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