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赵保江
“神州北极村,最北有乾坤。极光观赏处,华夏最低温……”
正如这首民谣所唱,位于祖国北端的漠河市,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霜雪雨,见证过开发与创业的历史,也在不断地寻求新的自我表达。
自2002年起,随着对当地历史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漠河市的历史文化工作者们开始肩负起挖掘、记录和传播漠河历史文化的重任。
从老金沟追寻李金镛创业的足迹,到借船渡江一睹清代故垒的风采,从几人对坐整理史料,到厚积薄发整理成书。近年来,漠河历史文化工作者们编写出版了《李金镛传》《黄金史诗》《远古呼唤》《龙之源头》《寻北之旅》以及“百年漠河历史文化系列丛书”的《雅克萨之战》《北徼纪游校释》《清代漠河金矿》等历史文化书籍,使漠河的历史逐渐从尘封的档案和人迹罕至的遗迹中被唤醒。
为进一步传播漠河历史文化,在漠河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由漠河历史文化工作者编写的《清代漠河史话》,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书中通过80多篇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易于传播的清代历史故事,讲述漠河的文脉与历史。同时,该书将广泛发放到学校、机关、社区、宾馆、旅行社等地,让历史文化故事在漠河处处能看,时时可学。
漠河市文化挖掘专班负责人杨敏慧告诉记者:“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记述漠河的文脉与历史,更是为了弘扬这片寒地上人们可贵的奋斗精神,让漠河百姓和游客能够真正了解漠河的历史文化,对这片土地有更深的热爱和更多的关注。”
今年,漠河市举办了“讲述漠河故事,传播北极文化”故事大赛和“北极推介官基本技能实践班”,通过多种方式贯彻落实漠河市委提出的“文化传承提心气”精神,使漠河历史故事活起来,让所有居民和游客在享受文化的同时推动漠河文旅高质量发展。
漠河市教育界也积极响应“文化传承提心气”的号召。走进漠河市育才学校二年一班,班会课上,老师和同学们正在讨论怎么讲好红衣大炮“镇北侯”、“奏捷之路”等故事。学校党支部书记关晓丽说:“在班会课上讲漠河故事,是为了让漠河历史走进校园,让学生们了解和认同漠河人的‘根’,让漠河的文化与精神活在当下,激励未来。”
在探寻历史文化的同时,漠河市将历史文化传承与旅游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重新整理和编写景区解说词、民谣以及开展历史遗迹考古探寻活动,漠河正逐步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转化为旅游吸引力。
漠河的历史文化正如绚丽极光般,穿越寒冷长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前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