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冻土起商潮——探访大兴安岭民营经济发展之路

2025-03-28 08:03:32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本报全媒体记者 荆学华 赵保江

在大兴安岭林区绵延的群山间,蓝莓原浆生产线正在轰鸣,野生浆果加工车间飘散着阵阵果香……这个曾以木材采伐为主导产业的“林老大”,如今正涌动着民营经济的春潮。

近年来,我区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发展动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引导企业做好做优、做大做强,如今已涌现出富林山野珍品公司、超越野生浆果公司、天草药业公司等一批从事森林食品、北药加工、水经济等产业的龙头企业。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初,全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近3.2万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5%以上(民营企业法人5213名、产业活动单位701家、个体工商户25190户,其中民营规上、限上和资质以上企业113户,占规上、限上和资质以上企业总数的79.3%),分别为全区贡献了62.4%的工业增加值和44.4%的税收,带动就业2.66万人。

民营企业已广泛分布在全区社会发展的各产业各行业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日益凸显。这片曾被称作“林老大”的土地,正在书写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政策活水润泽“寒地经济”

在塔河县益康野生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厂房内,公司负责人喻在林正在一堆纸箱前核对订单。他一边翻看,一边感慨地说:“以前受限于物流和加工技术,家乡的山货只能本地销售。现在政府大力支持我们建厂、搞深加工,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我们的蓝莓原浆已经卖到广州、杭州这些南方城市了。”

像益康公司这样的企业,正是政策“活水”的受益者。记者从地区发改委了解到,近年来,我区为给民营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相继出台了《大兴安岭地区关于振兴发展民营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大兴安岭地区扶持寒地测试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一系列惠及民营企业的政策,组织开展了《大兴安岭地区推动工业经济振兴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政策奖补项目兑现和落实工作,累计为50个企业项目兑现政策奖补资金672万元。

为打通惠企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我区建立领导干部包联企业长效机制,‌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与产业特点,及时帮助塔河超越公司、富林公司、印象北极公司等企业解决了融资信贷、原材料短缺、电商销售等一系列经营发展难题。

据统计,2024年全区1303名领导干部围绕3015户企业开展精准服务,累计梳理各类问题68个,办结66个,问题办结率97.1%,民营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调查测评好评率已跃升至96%。

绿色转型与社会担当并行

“企业不能只盯着报表上的数字。”在宏伟矿业的办公室里,漠河市工商联主席、公司董事长谢建华翻出几张旧照片,指着其中一张员工参与抗疫捐赠的合影说,“我们投身‘百企兴百村’,支持乡村振兴,热心社会公益,这不是企业负担,而是回报社会最基本的责任。”

记者从漠河工商联了解到,当地民营企业在社会公益中的身影随处可见——宏伟矿业出资41.6万元资助北极镇洛古河村游艇码头项目和廊亭木结构,助力乡村振兴;漠河市民营企业家在疫情期间捐款捐物近百万元,汛情期间组织员工参与抗灾抢险;同时,一批批企业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慰问一线职工、资助困难群体,尽显新时代企业家的责任担当。

在发展中守好生态红线,是我区民营企业的共识。据国有林监测中心和东北林业大学测算结果,全区蓝莓、红豆等野生浆果年允收量16.5万吨,偃松子、榛子等野生坚果年允收量3.7万吨,桦树汁年允收量30万吨,具备打造百亿级林下经济产业集群资源基础。以蓝莓、偃松子为例,其市场价格同比分别增长16.07%和114.29%,展现出林下资源强劲的市场价值。

目前,我区正以特色的蓝莓、偃松仁、黄芪为先行生态产品,“编制一个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制定一个生态产品认证标准、建立一个生态产品追溯体系、打造一个大兴安岭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四个一”机制,深入推进物质类生态产品溢价增值。作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我区正积极探索形成我国北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从企业反哺社会的温情实践到林下经济产业链的价值提升,我区的探索证明,生态优先不是发展的枷锁,而是打开生态价值的金钥匙。

创新驱动激活“林下经济”

在塔河县的超越野生浆果加工有限公司,一瓶瓶晶莹剔透的白桦树汁加盖封装,一条现代化生产线正有序运转。公司负责人袁雅琴告诉记者,公司计划为生产线增设机械臂进行智能化改造,“可以节省40%的人工成本不说,效率还能大幅提升。”

呼玛县的岭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则将创新重点放在兴安杜鹃的繁育上。该公司在科研团队攻关下,突破了野生兴安杜鹃的无性繁殖瓶颈,实现了快速组培繁育。“组培苗的生长速度是野生的30倍,非常适合商品化推广。”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说,农户大棚繁育兴安杜鹃的经济收益利润翻倍于蔬菜等作物,而且因为具有高耐寒性、生长速度快的特点,风险极低。

企业创新不是“单打独斗”,创新成果的转化离不开政策赋能。如今,这样的创新实践正在林区遍地开花结果……

——大兴安岭益康野生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大兴安岭华顺山珍食品公司被认定为地区“专精特新”企业;

——天草药业公司等10户企业获得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至臻尚品寒带生物公司的“新型AQD固液分离饮品”在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优秀奖项;

——“蓝百蓓牌破壁野生蓝莓原浆”通过省重点新产品鉴定;富林公司蓝莓系列产品被评为省级单项冠军产品,均实现了我区零的突破。

……

从高校实验室到地方生产线,从政策扶持到市场开拓,从产品创新到走出大山,我区正推动民营企业在绿色沃土上孕育“新芽”,在最北大地开出“暖花”,让林下经济转化成能拿到手、看得见的“金山银山”,成为兴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