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一 李金爽)近年来,我区全面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拓宽“两山”理念转化路径,深挖寒地测试产业发展新路径,积极探索并实践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寒地测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条逐步延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三月的大兴安岭依旧寒意袭人,在漠河寒地试车基地,一辆辆汽车在雪地上飞驰,车企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仔细记录着车辆在极寒环境下的各项数据。
自2024年试车季开始以来,红旗、长安、比亚迪等多家车企纷纷“入场”,开始长达半年之久的寒地试车期。测试内容涵盖了材料涂层、电子元器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多个领域。试车企业在高寒天气下测试整车、系统及零部件在极限载荷下的表现,不断对车辆性能进行反复优化,达到最佳效能。
我区得天独厚的极寒气候优势,为发展寒地测试产业提供了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自然条件,进而吸引了不少车企前来,尤其是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续航性能的测试,更是需要寒冷资源的加持,因此也吸引了不少新能源车企入驻漠河寒地试车基地。针对这一情况,漠河林业局与青岛海汇德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成了2052平方米的室外停车场及56个充电桩,满足部分新能源车企在漠河进行寒地测试期间的充电需求。
截至目前,全区已经建成包括国检集团漠河市户外实证基地、漠河市红河谷汽车寒地测试场在内的7家寒地测试企业和科研机构,测试体系已涵盖汽车、电力、新材料等领域。2024年8月国检集团签署的漠河极寒测试园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并与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从汽车测试扩展到了空调测试,目前已有23家空调测试企业开展委托测试。
随着寒地测试产业的不断深入推进,寒地测试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今年1月,我区成功完成了彩虹4型无人机寒区测试飞行,举行邮政寒地无人机邮路建设试飞,低空领域无人机寒地测试项目正式在我区拉开序幕。
为了更好地服务寒地测试产业,2023年起漠河林业局利用闲置资产,相继建成了黑龙江极北寒地汽车测试服务中心、黑龙江极北寒地试车场、极北寒地汽车测试基地,为车企打造集办公、保密、维修、租赁、充电等为一体的“一条龙”测试服务。
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末,我区共有测试车企62家,测试车辆1633台,测试人员2038人次,预计带动宾馆、餐饮、维修、加油等服务行业增收达3883万元,为“冰雪经济”注入新动能。
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极寒资源发展寒地试车产业,是冰雪经济的新增长点,我区正持续深耕、强化寒地测试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产业生态,拓宽寒地发展路径,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观看视频新闻请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