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碧水映兴安——我区积极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纪实

2025-04-28 08:01:34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这一思想指引下,黑龙江积极推进绿色龙江先行区建设,而大兴安岭地区更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大兴安岭,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森林覆盖率高达85.70%,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当下,大兴安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龙江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三示范一试点”和绿色龙江先行区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提升生态建设水平。

今日起,本报开设《绿色龙江 生态兴安》专栏,将持续聚焦大兴安岭在推进绿色龙江先行区建设和生态建设中的生动实践与显著成效,展现其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的 “兴安力量”。

image.jpg

四月的加格达奇甘河刚刚展露清波,便有上百只野鸭子踏着节气翩然而至。我区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的悉心守护,使得这里的水质优良,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质的栖息和觅食环境。 

本报全媒体记者 冯剑飞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乌日娜

四月的兴安大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蜿蜒流淌的河流宛如灵动的血脉,滋养着这片质朴的土地,更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近年来,我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工作要求推进我区“幸福河流”建设,牢牢立足“两山”理念,紧扣建设“六个兴安”部署,矢志将我区打造成展现“春有河湖滋润、夏有河湖安澜、秋有河湖净美、冬有河湖冰雪”的绝美北国生态风貌的全域幸福河湖示范区。

生态优先

擘画河湖治理“战略图”

我区地处高纬度地区,生态系统脆弱且具有不可替代性。面对这一特殊性,地委、行署将幸福河湖建设上升为区域发展战略,成立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地—县—乡—村”四级河长责任体系,全区372名河长肩负起守护503条河流的使命。

为实现精准治理,地级总河长签发《大兴安岭地区幸福河流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4号令),明确各地各部门目标任务,勾勒出全区幸福河湖建设3年骨架线条。我区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全域河湖“体验”,结合冻土带水文特性,编制《大兴安岭幸福河湖建设规划》,创新提出“生态修复+寒区保护”双轮驱动模式,针对林区河流易受冻融侵蚀、生物多样性单一等问题,部署了湿地修复、鱼类增殖放流等20余项重点工程。同时,建立一河一策动态管理台账,将管护责任细化到每公里河道、每片湿地,确保治理工作有的放矢。

“幸福河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我区精心编织起一张严密的保护网,以强化河湖长制为抓手,统筹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等领域系统建设,加快打造彰显龙江地域特色的幸福河流,为推动现代化龙江提供兴安力量。

系统施治

奏响幸福河湖“新篇章”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加格达奇区已完成县级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任务。在加区境内,甘河与五叉沟河、克尔铁特河、额尔格奇河等19条河流共同构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水生态空间和水系网络,绘就出一幅“渠畅、水净、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画卷。

加区河长办结合境内河流实际,聘请专业技术团队,先后组织编制了《甘河加格达奇段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一河一策”实施方案(2024—2026)》《加格达奇区水网建设规划》《加格达奇区河道采砂规划(2025—2027)》等,对境内20条河流开展了健康评价。2024年,对全流域20条河流开展幸福河湖建设工作,4条河流被评定为3星级幸福河湖,9条被评定为2星级幸福河湖,完成河流健康评价工作。

多维治理,筑牢生态基底。呼玛县水务局以“两山”理念为引领,实施黑龙江界河治理工程、呼玛河治理工程、兴华乡山洪沟治理等一批防洪工程,提升河道防洪能力。自2021年起,累计治理河段4.365公里,新建护岸工程8处;常态化开展“清四乱”行动,2024年清理河道垃圾100余吨,拆除5处违建,新建城镇污水管网8.6公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75%,主要河流水质稳定维持在Ⅲ类标准……

漠河市严格落实国家、省、地河湖长制工作要求,以“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为忠诚誓言,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近年来,市辖内242公里黑龙江段被评为黑龙江省第一批五星省级幸福河湖,并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进行推介,北极村水利风景区晋升为省级水利风景区。2024年,漠河市拟获得省级河湖长制工作激励资金250万元……切实提升“北极”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为绿色龙江建设注入动能。

据了解,自2023年起,我区累计完成24条(段)幸福河湖建设任务。其中,5星级幸福河湖1条(黑龙江漠河市段)、4星级幸福河湖3条(呼玛河塔河县段、加格达奇区甘河、漠河市老槽河)、3星级幸福河湖6条、2星级幸福河湖13条、1星级幸福河湖1条。

点水成“金”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如何把生态好水变成致富“金水”?漠河市的答案是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

如今的漠河,河流淙淙,山林披绿,风光焕然一新,曾经的“抛荒地”摇身成为游客的“向往地”,优越的生态环境蕴含着无尽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漠河市严格落实国家、省、地河湖长制工作要求,依据《黑龙江省幸福河湖建设行动方案》要求,编制了《黑龙江漠河段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通过挖掘独特北极水文化,努力实现水旅融合发展,切实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为绿色龙江建设注入动能。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幸福河湖创建的基础。漠河市以绿为底,激活源头黑水经济,积极探索“生态+旅游产业”模式,相继建设黑龙江漠河段、老槽河、二林河景观河工程,打造初心体育公园、七星广场等亲水休闲广场。创新开发江上短程观光游,通过举办“两节一赛”、冰上龙舟邀请赛等10余项节赛活动以及东方卫视《极限挑战》漠河特辑、《漠河日记》等宣传推介,漠河旅游热度飙升。据了解,2024年,漠河市接待游客358.4万人次,游客总花费3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和84.9%。

好山好水才能生出“金山银山”。漠河市扎实推进水美龙江建设,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持续擦亮“神州北极”品牌,成为“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地,点“水”成金的绿色发展之路正愈走愈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