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瑞
五月的兴安岭新绿初绽,晨风中却裹挟着一丝凝重。5月6日,一场以“勿忘历史警钟长鸣,防患未‘燃’守护兴安”为主题的反思日活动在加格达奇新世纪广场举行。在“5·6”火灾三十八周年这天,这场活动的举办不仅是对往昔伤痛的深切缅怀,更是向未来作出的一份庄严承诺。
上午8时56分,尖锐的防火警报声划破天际,长达两分钟的鸣笛声响彻兴安大地。广场上,森林消防支队、扑火队员、机关干部及志愿者等两百余人整齐列队、神情肃穆。与此同时,宣传车队鸣笛声与空中盘旋的飞机轰鸣声交织成沉重的回响,这是对1987年那场惨烈火灾的追思,是对“防火护林刻不容缓”的现实警示。
9时整,由29台车辆组成的游行车队正式启动。加区交警队前导车率先出发,紧随其后的是特警装甲车、消防车与运兵车等游行车辆组成的庞大方阵。一台台车辆双闪闪烁,警灯明灭,构成了一条流动的钢铁长龙。从人民路到红旗大街,从朝阳路到景观大道,9.3公里的游行路线串联起城市的主要干道,车队所过之处,行人驻足、车辆减速,空气中弥漫着肃穆与庄重的气氛。空中,由1架S-76、1架M-26、6架AT-802组成的航空消防飞机编队从广场上方掠过,展现出“空中防控”与“地面守护”的立体防火体系。“这些飞机能快速抵达火场,是咱们的‘空中尖兵’。”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工作人员的讲解,让市民直观感受到科技赋能森林防火的力量。
车队游行结束后,广场上的装备展示区与宣传台成为了人群关注的焦点。在装备展示区,森林消防支队和消防救援支队的工作人员耐心地讲解无人机、热成像仪、高压水泵等现代化装备。宣传台前,工作人员向过往群众发放防火手册、环保袋等宣传品,手册中详细列举了林区用火禁忌、火情报告流程等实用知识,“进山不携带火种,是每位林区人的责任”的温馨提醒,让防火理念深入人心。
横幅签字环节,领导干部、机关职工、普通市民依次上前,在横幅上郑重签名,每一笔都是对护林防火的无声承诺。数百个签名在横幅上汇聚,悄然呈现出一幅“全民护绿”的生动剪影。
从警报鸣响到车队巡游,从装备展示到知识宣讲,这场活动是“群防群治”防火格局的生动实践。林业、应急、公安、消防等部门协同配合,实现了交通管制、治安保障、宣传报道等环节的无缝衔接;社会团体与普通群众的积极参与,让防火意识从“官方倡导”转化为“全民自觉”。
当活动接近尾声,广场上的横幅在微风中猎猎作响。三十八载光阴流转,大兴安岭人用反思凝聚力量,以科技筑牢防线,让“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深入人心。
护林防火,人人有责。从历史教训中走来的大兴安岭,正以“警钟长鸣”的清醒守护这片绿色林海,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在兴安大地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