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赵怡贺)近年来,我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在日前召开的2025年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专题部署会上,记者了解到,地区旅游协会民宿分会以“拾叶知悠”民宿的实践为起点,探索“民宿+”融合模式,带动全域文旅生态升级,为大兴安岭旅游注入强劲动力。
当前,漠河“拾叶知悠”民宿,以“野奢设计+在地文化”为核心,打造配备户外温泉、星空露台、非遗工坊等特色设施的高端民宿,将现代舒适理念与鄂伦春族文化元素相融合,凭借独特的“慢生活”体验,让游客畅享高品质旅游体验。该民宿设立创意工坊,提供桦树手工、非遗制作等体验课程;引入森林疗愈项目,联合专业机构开发“极光冥想”“林间瑜伽”等特色活动;定期举办极光音乐会、鄂伦春族篝火晚会,并计划吸引综艺拍摄与品牌合作,延伸产业链条。
为构建“极光民宿”新生态,民宿分会创新建立“红、绿、蓝”三级评定体系,通过制定差异化标准引导行业转型升级。红色极光级民宿要求具备非遗文化融合与全域资源整合能力,绿色极光级民宿侧重文化导览与特色工坊建设,蓝色极光级民宿则规范基础服务标准。配套实施的“100个优质民宿计划”,重点扶持3~5家头部民宿向“民宿+研学+非遗”综合体转型,推动30家现有民宿硬件升级,同时为普通民宿提供设计、运营支持,推动全域服务水平提升。
民宿分会还积极推进民宿行业的协同发展,组建民宿+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开发“文创+非遗”联名产品。线上搭建“大兴安岭极光民宿”平台,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手段拓展客源。线下推出驯鹿喂养和桦树皮制作、3D木艺雕刻等非遗创新项目,游客可以深度感受民族文化魅力。
“当民宿成为文化驿站,产业便有了振兴乡村的力量。”民宿分会负责人表示,将以“百日行动”为契机,联动全区民宿资源打造文旅新场景。通过串联森林科考、湿地观鸟、山珍特产等特色资源,构建“住民宿、品文化、享生态”的全域旅游生态圈,助力大兴安岭打造中国北疆避暑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