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凤娇
自全省“服务企业效能提升突破年”行动启动以来,我区紧扣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三个结合”为工作遵循,锚定政务、市场、法治等六大环境提升目标,构建起“高位推动、系统落实、效能增值”的工作闭环,推动服务企业质效实现“新突破”,为林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高位统筹 双轮驱动聚合力
地委、行署将“服务企业效能提升突破年”行动与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一体部署、协同推进。地委、行署主要领导带领专班穿透式分析评价指标,精准锚定优化方向。为确保省级方案在林区落地生根,地、县两级共制定8个“服务企业效能提升突破年”行动方案。
地区营商局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构建起“六个一”工作机制——从省地县三级同频共振的“一个标准”,到11个地级专班协同推进的“一套班底”;从175条具体措施的“一本台账”,到展示典型案例的“一个专栏”;从各工作专班协同联动的“一个保障”,到各部门相互协作的“一体推进”,环环相扣的机制设计让突破年行动有了“路线图”和“施工表”。
目前,省突破年方案设定的20个指标中,我区有10个指标已提前实现设定目标;一季度有10%的指标数据处于全省领先水平,较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政务服务“好差评”和12345热线涉企诉求处办实现满意度均为100%。
效能跃升 六大环境齐突破
政务环境“减负提速”。地县两级“一次办”覆盖率达99.05%;“跨省通办”事项拓展至292项;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突破45个,服务效能提升70%以上;“零跑动”涉企政务服务事项覆盖范围达到75%以上;在49个领域全面推行“信用代证”改革。
市场环境“活力迸发”。对首次使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保函的企业实行“免费开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率达到100%;企业开办实现“一照一码一章一票一备案”联审联办,联动注销比例达65.02%,居全省前列。
金融环境“输血赋能”。新增1个“信易贷”金融产品,授信金额达到2800万元;第三轮省级“双稳基金”担保贷款投放金额突破7179万元;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达到22.12%,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法治环境“护航发展”。实现33个领域“综合查一次”;推行行政处罚“三书同达”制度;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多渠道、全天候法律服务;一季度,我区城市信用监测在40个地州盟中排名第9位。
人文环境“亲清有为”。开展政商沙龙54次,惠及企业332户,解决问题82个;推行涉企诉求“接诉即办”,实现按时签收率、按时办结率、处办满意率均为100%。
创新环境“破壁攻坚”。推出智慧证照云枢纽等60项创新举措;“兴安政策标识推送宝”精准推送政策169项,兑现资金48.53万元,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
数字赋能 服务质效再升级
打开“兴安减负通”平台,社保就业、医疗卫生等六大领域的减负场景一目了然。平台上线以来,月均减少人工核验16万次,在生存认定等场景中实现“零跑动”,这正是数字政府建设赋能服务效能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我区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擎,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快办”“智办”跃升。数据显示,我区政务数据汇聚量达9.25亿条,累计调用突破1089万次,级联上报目录新增97条,目录不予共享率从20.86%降至5%,数据共享应用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依托“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25项国省重点事项办理效能大幅提升,平均办理时间从32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环节从7个精简为1个,材料从24份减少至8份,跑动次数从8次降至1次,群众办事体验显著提升。创新推出的“兴安政策标识推送宝”服务模式,通过构建“1+1+1”标签体系,实现政策事项精准“一键”推送至目标企业,切实解决以往政策“找不到、读不懂、兑现慢”的痛点问题。
从“问题导向”到“需求响应”,从“数字赋能”到“信用筑基”。随着“突破年”行动深入推进,我区正以服务企业效能的持续突破,融化发展之冰,劈开转型之路,为林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筑牢营商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