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的清凉写就旅游高分答卷——我区上半年旅游产业发展综述

2025-07-21 07:31:41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瑶

“从浙江自驾过来,一路向北越走越凉快,到了漠河晚上还得盖棉被,这才是夏天该有的样子!”在北极村景区,来自杭州的自驾游客李建国一边给家人拍照,一边感慨道。随着全国多地进入“高温模式”,大兴安岭凭借19℃的夏日清凉和独特的极地风光,成为今年上半年全国旅游市场的“人气王”,避暑游、自驾游持续升温,书写出生态旅游的亮眼答卷:1~5月份,全区接待游客159.27万人次、旅游花费17.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4%、31.18%。

避暑经济升温

南北游客共赴“清凉之约”

“从6月份开始客房预订量比去年同期涨了近5倍,南方客人占比超过七成,很多家庭一来就住上一周。”

“南方游客带孩子来避暑,北方游客周末短途游,景区里粤语、吴语、东北话混着响,老热闹了!”

自5月起,漠河北极村、北红村等核心景区的民宿、酒店便进入旺季,不少游客提前一个月便锁定房间。这份热度背后,是大兴安岭不可复制的生态优势——作为我国最北、面积最大的原始林区,这里夏季平均气温仅19℃,负氧离子浓度常年保持在每立方厘米2万个以上,被誉为“天然氧吧”和“避暑天堂”。

为让游客深度体验“清凉经济”,当地精心设计了找北消夏5日游、森林康养4日游等精品线路,将北极村、北红村、龙江第一湾等景点串联,形成“一路向北、越冷越热情”的特色旅游带。“白天在林海里徒步吸氧,晚上在星空下听民俗故事,这样的假期比窝在空调房里舒服多了!”杭州游客陈女士的话,道出了许多避暑游客的心声。

自驾热潮涌动

三条干线成“网红打卡路”

“随手拍都是电脑桌面!”来自吉林的自驾爱好者张先生将车停在G331国道观景台,镜头里,江风掀起浪花,林梢染着金光。他说:“原本想坐火车来,可大兴安岭太火了,火车票一票难求,自驾反而收获了更自由的风景。”

今年以来,大兴安岭的G331、G111、S218三条干线成为全国自驾爱好者的“宝藏路线”。其中,G331国道串联起漠河、呼玛等边境城镇,沿途设有28个观景台和12处自驾营地,游客可随时停车欣赏界江风光;G111国道穿行于原始森林,夏季郁郁葱葱的林海如绿色隧道;S218省道则被称为“林海天路”,秋季即将到来的五花山色已让不少游客提前规划行程。

为保障自驾体验,大兴安岭持续完善配套服务:沿线增设充电桩,升级卫生间,部分路段还设置了临时休息区。“从加格达奇到北极村开了8小时,路上没堵过一次车,连加油都不用排队,这服务比高速还到位!”江苏游客吴先生的点赞,折射出我区旅游服务的提升。目前,全区已有自驾营地24家,覆盖主要旅游线路。

活动赋能文旅

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新林区参加了‘爱情坐标点’打卡活动,还体验了鄂伦春族的篝火晚会,旅游不只是看风景,更是感受文化。”来自山东的游客王萌在朋友圈分享着旅程。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正让大兴安岭的“流量”真正转化为“留量”。

今夏,一系列特色活动为旅游注入活力:塔河县第七届全国森林自行车赛鸣枪开赛,59公里的山地赛道蜿蜒于呼玛河畔的原始森林,吸引2000余名国内外骑手参赛;赛事期间同步举办的“森林音乐会”“非遗创意展”等活动,让竞技与文旅深度交融。此外,第三届极地森林生态康养季推出10条精品线路、20项特色活动;松岭区兴安杜鹃观赏季吸引摄影爱好者超万人次;漠河市“北极光节”系列活动线上曝光量破亿……这些活动将生态观光与民俗体验、康养休闲有机结合,让“神州北极·大美兴安”的品牌形象愈发立体。

“我们不仅要让游客来得多,更要让游客留得久、玩得好。”地区文旅局副局长关卫宏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培育更多像“森林音乐会”“界江垂钓赛”这样的特色活动,让大兴安岭的夏天不仅有清凉,更有温度与深度。

从北极村的极光观测台到百泉谷的森林步道,从自驾营地的篝火到非遗工坊的桦树皮船,大兴安岭的夏天,以生态为底色、人文为脉络,绘制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如游客在网上留言:“这里的山不会说话,但每一片叶子、每一缕风,都在讲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随着暑期旅游旺季到来,这片北国净土正以更开放的姿态,等待更多人前来倾听风的故事、感受绿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