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凤娇
“之前总担心我的二手手机回收业务不合规,这么多年心里一直像压了块儿石头。‘企业之家’的服务专员主动上门,帮我问清了政策,现在做生意踏实多了!”近日,我区某销售二手手机的商户徐先生说起“企业之家”的服务,语气里满是感激。
这是地区政务服务中心倾力打造的“企业之家”深耕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为深入落实“服务企业效能提升突破年”行动部署,“企业之家”以常态化走访为抓手,开展“主动服务”,为企业“精准滴灌”,让营商环境的“阳光雨露”直抵市场主体。
精准分类听诉求 小事办好暖人心
“企业的难事,就是我们的心事。”从今年6月份开始,“企业之家”的服务专员们带着精心设计的“企业诉求清单”,一次次走进商户一线。他们认真倾听、详细记录,将收集到的问题诉求科学归纳为“政策扶持、投诉监督、技术研发、人才招引、市场拓展、法律咨询、批前指导”七大类别,为精准施策打下坚实基础。
徐先生的困惑,正是在这样的走访中被“捕捉”到的。自2007年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增项调整后,系统中便不再单独列出“二手手机回收”项目,多年来他始终不确定经营是否合规。服务专员了解后,立即对接市场监管部门帮助进行政策咨询。经核实,当前系统更新后,此类二手手机回收业务已统一归入“通讯设备销售”大类,商户的经营行为完全合法合规。困扰徐先生多年的疑问终于得以消除。“就怕不合规影响生意,现在心结解开了,多亏了他们主动上门!”徐先生的话道出了商户对精准服务的期盼。
打通堵点卡点 让服务“不打烊”
“本以为得自己跑断腿,没想到服务专员一个对接,等了大半年的许可证终于拿到手了。”说起办理食品经营许可增项的事儿,商户邓女士感慨不已。去年,她到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增项业务,两次询问进度都被告知“等候通知”,这一等就是半年多。
接到邓女士的诉求后,服务专员第一时间启动督办程序,立即对接市监食品业务窗口核查。经查证,该业务早已审批通过并制证完毕。工作人员随即协调相关责任部门,帮助邓女士顺利领取了增项后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工作人员因为他们的疏忽也给我道歉了,‘企业之家’确实帮了我大忙!”邓女士的点赞,是对“企业之家”破解服务堵点的最好肯定。
“企业反映的问题看似具体,背后往往涉及政策理解、信息传递或流程优化等环节。”“企业之家”负责人时水鑫说道,“‘企业之家’的作用,就是主动靠前服务,精准识别企业需求,打通信息壁垒,优化服务流程,确保企业诉求得到及时有效回应,提升政务服务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聚合力建体系 全周期护航企业发展
“企业之家”的高效服务,源于背后坚实的体系支撑。目前,“企业之家”已汇聚30家相关单位,梳理整合出涵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63项高频涉企服务事项;配备39名企业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业务指导等全方位支持,确保企业“有疑可问、有需可应”。
每一次走访都是政企连心的纽带,每一条诉求都是服务精准化的指引。截至目前,“企业之家”按电子信息、批发零售、餐饮服务、居民服务四大类开展7次集中走访,覆盖30余家商户,共收集诉求5条,目前已全部办结。“服务没有终点,优化永不止步。我们会继续开展常态化走访,让‘企业之家’真正成为企业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管家’。”地区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佟文表示。
从碎片化服务到全周期贴心覆盖,从被动响应到主动上门问需,在大兴安岭,营商环境的优化已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动能,让每一个在此扎根的企业,都能触摸到这份实实在在的支撑:从初创期的悉心培育,到成长期的精准托举,再到成熟期的鼎力护航,如同这片林海对草木的滋养,深厚绵长,生生不息。
“企业之家”服务专员正在记录商户诉求。时水鑫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