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凤娇
“这份建议书不光告诉我们咋改,还教我们咋避免再犯错,重塑信用心里更有底了。”日前,我区一家餐饮企业的负责人在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的细致讲解下,对合规经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源于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今年6月面向全区推出的“三书同达”工作机制,即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行政合规建议书》,实现“处罚+教育+帮扶”有机结合,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从“一罚了之”到“全链条”管理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文明准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基,更是企业生存的灵魂。过去,企业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往往只做到认错认罚,整改效果不佳,对如何修复信用、规避违规更是一头雾水。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监管科负责人王利春说:“有些企业就是因为没能及时修复信用,在谈业务、贷款、投标的时候错失了好机会。”
而“三书同达”机制打通了“行政处罚—合规建议—整改修复”的全链条,让市场监管工作既有“力度”,更显“温度”。“三书”作用各不相同,《行政处罚决定书》侧重的是“执法”,即告诉企业“你违反了什么法”,明确违法事实和公示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侧重“修复”,即告知企业“违法了该怎么办”,指导企业开展失信救济,尽快消除不良影响;《行政合规建议书》则告知企业“如何避免再次违法”,为企业提供“一案一策”靶向指导,引导企业做好依法整改的“后半篇文章”。
从“监督员”到“辅导员”的转变
与传统行政处罚程序相比,“三书同达”制度实现了由单一处罚向“执法+指导+服务”的执法模式转变,推动行政执法部门从“监督员”向“辅导员”转变,是我区开展“服务企业效能提升突破年”行动,积极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之举。
“三书同达”不只是送文书,更体现了执法理念的转变。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了统一的告知书和建议书模板,通过上门指导、面对面普法、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企业了解信用修复政策。执法人员办案时,主动协助企业申请信用修复,并留下联系方式,方便企业随时咨询,这确保了企业在行政处罚信息最短公示期结束后,能“即申即办、立等可取”,快速解除企业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融资贷款等方面的限制。
自实行“三书同达”以来,已完成5例行政处罚案件的“三书同达”流程,真正让诚信经营理念走进企业、深入人心。
从“刚性约束”到“刚柔并济”的升级
从“一罚了之”到“惩教结合”,从“刚性约束”到“柔性引导”,“三书同达”既守住了执法的“力度”,又传递了服务的“温度”。它让行政处罚不再是企业发展的“终点”,而是纠正错误、规范成长的“转折点”。
“处罚不是目的,推动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才是关键。接下来,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立足执法流程规范,在推动‘三书同达’机制上再发力,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效能,更好地引导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意识,激发市场活力,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王利春表示。
“三书同达”行政执法大礼包,正以“刚柔并济”的执法智慧,悄然改变着市场监管行政处罚冷冰冰的刻板印象,同时也为经营主体成长注入了“温暖动能”,为我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