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发力备秋防 全面筹备保平安 我区将于9月15日正式进入秋季防火期

2025-09-12 09:59:39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陶然)记者从地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我区将于9月15日正式进入秋防阶段。目前,地企双方协同联动,全区上下已紧锣密鼓完成各项秋防准备工作,从会议筹备到人员物资调配,从预案修订到培训演练、隐患排查,各项工作均有序推进,为秋防战役筑牢坚实基础。

全区始终将秋季森林防灭火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地防指办公室率先发挥统筹协调核心作用,结合全区森防形势动态分析研判,提前制定完善《大兴安岭地区“金秋保卫”战役工作方案》与《大兴安岭地区进入秋季森林防火期的通知》,同步加紧起草会议材料,全力保障“金秋保卫”战役部署会议筹备工作。在责任落实层面,严格遵循“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原则,以“三清单一承诺”“两书一函”制度为关键抓手,及时调整森防组织机构,将森林防灭火责任层层压实,构建起横向覆盖各领域、纵向贯穿各层级的责任体系。各地森防指也高效推进秋防工作细化落实,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具体职责,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位,让每一项秋防任务都有专人抓、专人管,始终保持森防高压态势。

在责任体系不断夯实的同时,全区宣传教育工作也持续深化。结合当前森林防火实际需求,各地聚焦林区居民、林下施工人员、外来游客等关键群体,在秋防前通过定点宣传、入户宣讲与媒体推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成效显著的宣传活动,逐步培育具有大兴安岭特色的防火文化。为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各地及时更新增设防灭火宣传牌、悬挂宣传条幅,精心录制防火宣传视频,让“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理念渗透到林区每个角落。截至目前,全区已设置宣传条幅3300余个,制作防火彩旗47000余面,浓厚的防火氛围与强大的宣传声势已全面形成。

宣传引导之外,火源管控与隐患排查工作更显严格。全区持续强化检查站、管护站、巡护队“三道防线”的守护作用,353座瞭望塔、112个检查站、404个管护站的工作人员已在秋防前全部到岗,严格履行入山人员审批、登记、检查流程,落实“一盒火”管理、跟班作业等制度,以“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为目标筑牢源头防线。各地同步更新完善“三清”方案,明确“三清”责任,充分发挥空中无人机巡查与地面巡护队排查的协同优势,累计出动人员4500余人、车辆340余台、无人机150架次,高效推进林内“三清”工作,着力实现火情的精准预判与提前预防。各森防指还常态化开展“森林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对林区配电线路、加油站、景区景点等重点区域进行全方位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为保障秋防工作高效开展,全区在装备物资保障上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强化防灭火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目前,已完成1.7万余件扑火装备、4700余台通讯设备、1500余台防灭火车辆的全面检修与维护保养,确保各类设备性能达标、随时可投入使用。在物资管理方面,严格执行出入库登记与动态盘点制度,加强监督管控,保障秋防物资在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与此同时,各地对防火基础设施展开系统排查与维护,117座取水池、78处机降点(停机坪)以及辖区内所有防火道路均完成实地踏查与清理维护,确保基础设施完好可用,为秋防工作提供坚实硬件支撑。

应急准备工作也同步落细落实,确保火情处置快速高效。目前,全区各地已及时更新完善应急预案与专项扑火预案,并先后组织22期业务技能培训,覆盖2400余人次,培训内容涵盖森林火灾风险分析、值班调度与林火处置程序、林火预防、无人机操作、感知系统应用、安全驾驶等多个领域,全面提升指战员的综合业务能力与实战水平。在力量部署上,继续推进队伍、飞机、装备、指挥“四靠前”策略,全区1.4万余名扑火力量已全部集结到位,80支2649人的靠前驻防队伍将根据森防实际需求部署至关键部位,24架航空消防飞机随时待命,实现东部、南部、中部、北部“四大战区”全域覆盖,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将火情快速消灭在初发阶段,全力守护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