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金爽
“十四五”期间,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我省期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有效释放市场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4年,我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31263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5%以上,民营规上、限上和建筑业资质以上企业达113户,各类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共为我区贡献了62.4%的工业增加值、66.5%的住宿餐饮营业额、56.3%的批发零售销售额、89.3%的建筑业产值和44.4%的税收,带动就业2.66万人。
高效服务
激活经营主体动能
加区的金先生计划成立一家建筑劳务公司。近日,他来到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服务窗口办理营业执照,当他还在研究网上填报的细节时,屏幕已自动弹出预设好的行业模板。人脸识别通过后,经营范围、注册资本等选项都以勾选框形式呈现。
“我是在网上办理的营业执照,线上提交材料到线下取得执照,大概就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工作人员对我耐心地讲解,为我节约了好多时间。”加区企业法人金鹏说道。
近年来,我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断优化办事流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以政务服务“加速度”切实激活经营主体的发展动能。这份服务的效率与温度,并非止步于企业准入阶段,为了让像金先生这样的创业者在后续经营中轻装上阵,我区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包联企业机制,为企业成长“全程护航”。
包联服务
助力企业化解难题
新林区鑫和木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刨光材、集成材、生物质颗粒、实木门窗等商品的企业。2024年,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困境,库存800吨生物质颗粒积压,资金紧张。新林区委、区政府领导干部包联服务企业专班在了解到情况后主动帮助梳理企业需求,并带领其对接市场,最终促成该企业与国誉供水公司合作,先后签订160吨采购合同,并建立长期合作,解决了产品积压问题,也让企业对未来发展有了信心。
新林区纪委监委包联企业工作专班负责人杜广全向记者介绍:“我们会定期深入企业,了解经营状况,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还会采用实地察访等方式对问题的解决效果进行跟踪回访,以实际行动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精准施策
营造优质发展环境
“十四五”期间,我区通过精准施策,为民营企业营造了优质的发展环境。地区工信局创新开展“一起益企”等活动,通过政策宣讲、法律援助等,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同时,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畅通银企沟通渠道,推动解决54户企业获得融资贷款共计40089.8万元。
政策赋能下,民营企业创新活力迸发,大兴安岭富林山野珍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便是生动例证。这家以野生食用菌、野生浆果为主要原料,从事有机绿色食品加工的农业科技企业,在持续优化的产业生态中,依托技术创新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2024年,地区科技局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清单”机制,精准对接企业深加工技术升级需求。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成大兴安岭富林山野珍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东北林业大学食品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研发了松仁植物油等4款产品,公司董事长张永富表示,下一步将围绕白桦树汁、松仁、草苁蓉等原料开发系列新产品。
地区科技局副局长薛海会说:“我们将以科技成果产业化突破年为契机,继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推进产学研联合体建设,攻关森林食品高值化利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活力不断迸发,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扎根兴安、深耕实业,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中找准坐标,以“活水润林海”的韧劲,在这片绿色沃土上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未来,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民营经济这支“生力军”必将以更强劲的动能,推动我区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