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乌日娜
龙江大地,烽火岁月里的英雄壮歌,早已镌刻成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近日,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直机关工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红色传承·光耀黑土”黑龙江省红色故事演讲大赛优秀作品展演(大兴安岭专场)在地区艺术剧院举行。活动中,参赛人员用炽热的语言回溯历史,以深情的讲述传递精神,让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穿越时空,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随着剧院灯光渐暗,宣讲人王雨欣缓步登台,以《无名之火》开篇:“80年风雨沧桑,山河作证;80年岁月峥嵘,江畔回响。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我们必须叩问:中华民族的抗战之路,始于何时?”她的声音铿锵有力,字字千钧,将江桥抗战的悲壮故事娓娓道来。面对日军飞机、坦克的狂轰滥炸,马占山将军率部以简陋的装备浴血奋战,140支步枪齐射击落日军战机的壮举,虽最终寡不敌众,却如星火燎原,点燃了全民族抗战的斗志。台下观众屏息凝神,仿佛置身硝烟弥漫的战场,被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深深震撼。
“罪恶可以被粉饰,但真相永远不会沉默!”宣讲人赵丹妮的呐喊,将展演推向另一个高潮。在《历史的回响——罪与赎、血与火、光与希望》中,她用铁证如山的史料,揭露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细菌战暴行,同时展现幸存者不屈抗争的坚韧品格。全场鸦雀无声,当提及原731部队成员清水英男晚年亲赴中国忏悔时,沉重的氛围令人窒息。后排一位年轻母亲抱紧怀中的孩子,轻声说道:“孩子,这就是我们要铭记历史的原因。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血泪换来的。”这一刻,历史的教训与和平的期许,在母子间完成了无声的传承。
从浴血抗战的烽火岁月,到新时代的奋斗征程,红色精神始终是龙江儿女的力量源泉。后续演讲《根植抗联精神沃土 绽放东莱守护新篇》《以我青春芳华,献党振兴征程》《百年丹心护苍生 红医薪火照龙江》等,通过新时代视角的诠释,展现抗战精神如何在当代生根发芽、焕发新生,使观众深切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
风雨如磐,巍巍山河镌刻不屈印记;峥嵘岁月,滔滔江水激荡英雄壮歌。这场红色故事展演,既是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新时代的激昂礼赞。它如同一堂生动的精神洗礼课,激励着龙江儿女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