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任露露
“身份证一放,看一眼摄像头,马上就好!”近日,在地区社保服务大厅,69岁的徐淑芳站在新设置的小型智能人脸识别认证终端前,仅用十几秒就完成了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她高兴地表示:“我儿子在阿木尔工作,以前总要等他回来帮忙认证,或者特意跑社区请工作人员操作。现在有了这个机器,我自己就能办,太省心了!”
这一改变既得益于智能终端的推广应用,也折射出社保服务正朝着更加人性化、适老化的方向稳步推进。为切实解决老年群体在资格认证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我区推出了退休人员生存认证“便利化”项目,依托技术优化与服务升级,实现认证流程的智能简便,真正让老年人“省事省心、一次办好”。
目前,我省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已提供包括“支付宝”“龙易办”“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及“金事通”等小程序在内的多种线上渠道。退休人员下载注册后,按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认证。然而,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不少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办理业务时仍面临障碍。地区社会保险事业中心信息科副科长刘虹余表示,许多老人“不太会用,也不太敢用”智能手机,无法独立操作“刷脸”认证;部分老人因视力减退,手动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也显得吃力。他们往往需要专程前往社保经办机构,由工作人员协助完成认证。此外,一些老年人容易忘记认证时间,甚至因超期未认证导致养老金暂停发放,只得再次到经办窗口查询和办理,过程费时费力。
针对上述现实问题,地区社会保险事业中心聚焦老年人实际需求,与中国工商银行大兴安岭分行合作,研发了小型智能人脸识别认证终端。刘虹余介绍,老年人只需将身份证放置在终端读卡区,面对摄像头完成人脸识别,即可轻松通过认证——全程无需手机操作,也避免了手动输入的麻烦。该终端采用金融级安全认证模块,有效保障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已注册支付宝的用户还可直接调取实名信息完成认证,实现“无证刷脸”。
目前,30台终端设备已全面投放到全区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乡镇服务大厅、人社服务大厅及合作银行网点,构建起“15分钟认证服务圈”,真正把便捷送到老年人身边,也将社会的关怀融入服务细节。
自此,越来越多像徐淑芳一样的老人,不再为认证问题犯愁。他们从容地走进家门口的服务点,短短十几秒就能完成以往需子女奔波或自己忐忑操作的“大事”。这份便捷与安心,既保障了养老金的准时发放,更让老年群体在智能时代更为从容和安心。科技的融入,正让社保服务既讲速度,也更有温度。
工作人员帮助居民进行智能人脸识别。 本报全媒体记者 宋泽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