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民生之笔绘就兴安温暖图景

2025-10-11 08:43:51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若檀

“关键小事”关乎万家灯火,“温暖大事”映照为民初心。地委、行署始终以“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为核心,用务实行动书写民生答卷,将发展温度融入百姓生活。从医保参保率持续保持95%以上、636个全类型医保服务站织就“一刻钟便民圈”,到10837位高龄老人免缴保费享受意外险,再到困难群体账户里的“暖心红包”,一组组鲜活数据,将“人民至上”的价值刻进林区高质量发展的年轮中。这些数字,是我区以制度创新将“民生成本”转化为“人力资本”的生动实践,更是大兴安岭振兴路坚实的发展底气。

数字背后是“靶向破题”的民生智慧。面对“地广人稀、气候严酷、服务半径大”的制约,我区以“小切口”精准破解群众“大烦恼”。全省首家就医服务中心联动省内外优质资源,开通转诊“绿色通道”;千万元高端CT设备加速落地,“健康兴安”小程序实现健康档案“掌上可查”,终结“异地就医跑断腿”的困境;户厕吸污费用减免、婚姻消费补贴等政策,精准回应居住、婚育等高频率民生需求。民生服务实现从“有”到“优”的跃升。

更深层的突破在于“变道超车”的制度创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结算机制从“后付制”转为“预付制”,推动医疗机构走向“重疗效、优服务”。创业担保贷款利息减免等措施,传递支持青年创业的诚意;小班化教育改革引入AI技术,优质课程直达偏远教学点,赋能“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系列创新表明,民生不再是发展的“配套选项”,而是拉动内需、推动转型的“驱动引擎”。

最具深远意义的是“治理升级”的理念重塑。从被动“要政策”到主动“破题”,我区将“群众需求清单”转化为“改革任务清单”。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地区调解中心运行4个月化解纠纷122起,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民生政策已成为衡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准刻度”。

民生没有终点,答卷仍在续写。面对老龄化加速、就业形态多元、群众诉求升级等新挑战,我们仍需补齐偏远乡镇医疗资源“空白点”等短板。唯有持续推动制度创新引领的民生投入,才能将发展的温度与厚度,转化为大兴安岭振兴路上最坚实的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