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乌日娜
一台百米风机的叶片缓缓转动,究竟能转出多少度清洁电能?带着这个疑问,“沿着总书记足迹”采访组来到呼玛县北境风电场,答案背后,是一段绿色能源的创新传奇。
2024年12月28日,呼玛县电投100MW风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作为大兴安岭地区首个风电项目,它宛如一棵破土而出的新芽,为这片广袤的北疆大地带来能源结构调整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无限生机。
“以这台F16风机为例,当前风速4.6m/s,发电功率840kW。在额定功率下,风机转上一圈,就能产出约9度电。”记者来到呼玛县北境风电场的主控室内,值长于瀚林指着满屏闪烁的蓝色数据界面,向记者解答了风机的发电奥秘。监测屏幕上,风机以三维模型的形态,动态展示着运行的每一个细节。技术人员通过先进的智能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塔筒倾斜度、叶片转速、发电功率等关键参数,远程调控着每一台专为高寒环境设计的风机,确保它们在极寒条件下稳定运行,让呼啸的北风化作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
“160米高的风机每一次转动,都在为北疆清洁能源的未来注入活力。”北境风电场副站长王国领感慨道。项目团队在冬季冻土施工、低温设备调试等挑战面前迎难而上,最终确保机组顺利并网。从项目的精心规划,到落地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适应严寒”是贯穿始终的核心。项目选址呼玛县西北部和南部区域,在4.2631公顷的一般农田上,既保障了能源开发的需要,又严守耕地保护红线。20台单机容量为5MW的风电机组一次性建成投产,配套建设的10MW/20MWh储能装置与一座220kV升压站,共同构建起完善的“发电-储能-输送”一体化能源网络,实现高效并网。
一组组数据,诉说着这个风电项目的价值。据科学测算,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提供约2.3kWh时的清洁能源,年利用小时数达2342小时。这意味着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炭约7.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8.8万吨。这些数字,不仅是对呼玛县能源结构从“传统依赖”向“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诠释,更是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定践行。
项目的成功落地,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撑。呼玛县发展和改革局一级主任科员张金光介绍,近年来,呼玛县紧扣国家“双碳”目标,为对高纬度地区新能源项目量身定制专项支持政策。在审批、建设、运营各阶段为企业“减负赋能”,让新能源项目落地生根,更茁壮成长、高效运转。
如今,20台风机宛如守护绿色能源的卫士,傲然矗立在兴安林海。呼玛县风电项目的投入,不仅带来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更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清洁动力”。该项目为国内高纬度严寒地区风电开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呼玛经验”,以实际行动续写北疆绿色发展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