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瑶)近日,记者从地区文旅部门获悉,2025年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圆满收官。依托夏季平均气温19℃的独特冷凉气候,我区通过整合生态资源、搭建消费场景、提升文化体验及强化暖客服务,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统计显示,今年1至7月,全区接待游客271.03万人次,旅游花费30.37亿元,同比增长12.24%和20.47%,在东北避暑旅游市场中表现突出。
消费场景多点开花,激发市场内生动力。我区充分发挥夏季凉爽气候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消费动能。通过发放1065万元政府消费券,联动开展“焕新生活·约惠兴安”等50余场促消费活动,有效拉动文旅消费增长。研学旅行与生态体验成为今夏新热点。我区与新东方集团合作推出“一路向北”高端研学线路,串联红豆、蓝莓等林下产品溯源基地,吸引大批亲子及研学团队。同时,最北婚姻登记处、漠河神鹿极光馆等10个新业态场景及30个文化体验地陆续开放,“跟着电影去旅游”“漠河星空夜市”等特色活动持续升温。抖音平台上,大兴安岭相关话题日均阅读量达8.2万次,同比增长17.30%。各类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显著拉动消费。第七届全国森林自行车赛、第三十五届北极光节、G331边境旅游联盟黑龙江主场活动、漠河极昼马拉松赛等赛事活动接踵而至,有效带动周边餐饮、住宿、零售等产业增收。
品牌建设精准发力,提升兴安文旅辨识度。在文旅品牌打造方面,我区推出“拾叶知悠”“邮小北”等四大系列1500种特色旅游商品,借《大兴安岭》特种邮票发行和“最佳邮票评选颁奖”活动,将地域文化符号转化为品牌新名片。同时,新增非遗展馆、“漠河礼物”等多个创意产品销售中心,推动文创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在住宿服务品质升级方面,我区建立“极光森林”宿集品牌,实行“木、林、森”三级评定标准。漠河市河东民宿集群快速崛起,阑珊民宿、漠北拾光等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为游客提供多元化住宿选择。在旅游宣传方面,开展“百名摄影家、百名网红”游兴安活动,本地网红“妍姐在东北”“物是人菲”带动百万级流量传播;邀请探险家雷殿生徒步北极岛、东方卫视走进百泉谷,通过实地体验式传播扩大影响力。“跟着非遗去旅行”“跟着文物去旅行”等主题活动有序开展,进一步丰富了文旅品牌内涵。
服务保障持续优化,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全区编制《文旅产业链图谱》,围绕四大生态产业链谋划110个重点招商项目。目前,北极村4D球幕影院、漠口三十驿站老街已正式营业。服务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以漠河北极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为抓手,完善最北行业服务标准。呼玛县博物馆景区成功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评定。市场监管与暖客服务并行,开展旅游市场导游乱象整治行动,建立旅游投诉分类处理机制,发布旅行社责任险预警8次,公布诚信指导价及违法典型案例,规范市场秩序。截至目前,全区旅行社数量同比增长3.81%,注册导游员增长11.29%。
针对当前文旅产品形式单一、消费手段不足、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我区已启动秋冬季旅游谋划工作,地区文旅局副局长关卫宏表示,我区将立足大兴安岭中国最北、气温最低、冰雪最纯、极光最美的独特定位,以“大美兴安挑战极寒、神州北极邂逅极光”为主题,推出十条精品线路、十项节庆赛事、十项民俗活动、十项宣传行动、十项护游工程、五个十系列活动,全方位提升大兴安岭文旅品牌知名度与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