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全区服务贸易实现125.6万美元,对俄贸易实现1亿多元,“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额达3.2亿元——北疆门户启新程 开放潮涌逐梦行

2025-10-22 08:34:13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本报全媒体记者 黄绍涵

“十四五”以来,我区立足“中国最北”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向北开放大局,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把边境地理标识变为国际合作优势。全区服务贸易累计实现125.6万美元,对俄贸易额1.0428亿元,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规模突破3.2亿元,开放型经济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在筑牢北疆生态屏障的同时,逐步构建起联通内外的开放新格局。

绘发展蓝图

政策为基锚定开放方向

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大兴安岭地区关于新时代促进高水平开放发展实施方案》《大兴安岭地区加快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的工作方案》等纲领性文件,系统构建了以口岸建设为支点、以产业合作为纽带、以制度创新为动力的开放体系。通过深化区域协作,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网格,为向北开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通口岸动脉

前沿阵地打通“黄金通道”

口岸是向北开放的生命线。我区加强与中俄双方的会晤,成立地、市两级口岸推进专班,精心制定项目推进计划图和工作表。2023年,漠河口岸连崟作业区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并顺利通过省联检部门验收,具备开通客、货运的功能。2024年9月,漠河水运口岸兴安木材码头作业区正式开工,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查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漠河(连崟)—俄罗斯加林达跨境大桥及后方通道铁路工程项目、漠河口岸物流园区项目的规划、选址工作也已启动。我区与阿穆尔州就漠河公铁大桥建设项目开展8次对接,双方已达成初步共识,中方项目可研编制完成,俄方项目可研也在稳步推进,漠河口岸物流园项目正谋划招商,未来这里将成为货物集散、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

育贸易新态

多元发力激发市场活力

依托互市贸易区、跨境电商等新载体,我区积极拓展贸易空间,以口岸复关和通道互联互通为契机,积极争取外经贸发展资金,引导企业加强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漠河互市贸易区项目已完成投资5505.7万元,预计2025年末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为推进“双买双卖”,制定相关指导意见,并在北极村七星广场建成北极珍品汇林下产品销售中心。此外,开展跨境电商考察培训,制定产业流程图,新增贸易主体20余家,企业借助哈洽会、中俄博览会等平台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引入“六强企业”,区域产业协同水平显著提升。

建创新平台

自贸区先导区蓄势赋能

开放平台的创新为发展注入新动能。我区抓住国家和省推进“双寒”产业和向北开放的重大机遇,成功申建自贸区大兴安岭协同发展先导区。漠河、加区两大片区分别建立责任主体,完善产业规划,实施“单一窗口”机制,提升办事效率。加格达奇片区充分发挥汉麻花叶提取CBD先行先试政策效能,积极推进项目合作,为荣信科技公司完成注册,谋划了总投资2.5亿元的汉麻雌化种苗植物工厂项目和总投资1.2亿元的提取CBD1500吨花叶麻加工项目,为协同区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立足“十四五”打下的坚实基础,我区正以更开阔的视野谋划未来。将继续强化口岸辐射功能,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推动寒地生物、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国际化。随着跨境基础设施联通和制度型开放深化,这片北疆热土正加速迈向开放的“前沿”,必将在新时代东北振兴的画卷中,写下浓墨重彩的兴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