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春之护 绿野守望时——3月15日春季森林防火期首日见闻

2025-03-17 07:55:14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加林局森林防火感知系统指挥中心

科技赋能筑牢春防“智慧防线”

□文/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佟程程

3月15日,我区迎来了春防首日。在这个关键节点,加林局“加林感知·云智森防”系统全面启动,为森林防火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力量,筑起一道守护林区生态安全的智慧防线。

走进加林局森林防火感知系统指挥中心,仿佛置身于一个智慧森林的核心枢纽。大屏幕上,整个施业区的重要图像和防火数据清晰呈现,责任区内所有管护站、农户分布情况等基础数据,用不同颜色标识在地图上跳动闪烁,各类信息一目了然。加林局林火预警保障中心股长王珏介绍道:“该系统分为电脑系统和手机APP软件两部分,通过指挥平台系统,能直观展示三维立体地形效果,及时获取道路、河流等地表信息,对指挥中心根据地势分析火情发展、现场兵力调度决策起到重要作用。工作人员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拿出手机,打开软件,就能直观看到火情信息、火险等级预警等各项最新的森防数据。”

今年春防,“加林感知·云智森防”系统迎来了重大升级,系统聚焦森林防火核心需求,对系统界面、数据管理及功能模块进行了全面迭代。新版系统整合了瞭望塔林火视频监控、监控卡口智能抓拍与人脸识别、无人机热点分析与遥测定位等前沿技术,实现了火情监测从“人防”向“技防”的跨越式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监测的效率,更大大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让火情隐患无处遁形。

春防首日,森林防火感知系统的多个功能模块高效协同运转。瞭望塔林火视频监控实时捕捉林区画面,借助高清摄像头和智能分析技术,一旦发现疑似烟雾或火源,便能迅速发出预警。无人机更是频繁出动,它们利用热点分析与遥测定位技术,在空中对大面积林区进行巡查。如今,系统已接入无人机轨迹追踪及实景落图功能,未来将实现火点定位误差小于5米、应急响应时间缩短30%的目标。无人机编队快速生成的三维火场模型,能为指挥决策提供厘米级精度数据支撑,极大地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此外,系统还接入了卫星报警功能,在接到报警后会发出语音播报,提示指挥人员及时进行核查,全方位织密了火情监测网。

依托“加林感知”系统,加林局对春季防火期内可能发生的违规进山行为有了更高效的管控手段。通过系统整合的各类数据,可对人员活动轨迹进行分析,进一步加强了火源管控,从源头上降低了火灾发生的风险。

“加林感知·云智森防”系统自2021年上线以来,已深度融入加林局的日常森林防火工作。在今年春防首日,“加林感知”系统的稳定运行,标志着加林局森林防火工作朝着智能化、精准化又迈出了坚实一步,也让这片广袤的森林在科技的守护下,更有底气迎接春日的到来。

image.jpg

加林局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利用“加林感知”系统监测数据。

image.jpg

利用“加林感知”系统可以监测各个林场的起火情况。

加林局实验林业综合检查站

严守防火第一关 忠诚护林佑平安

□文/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陶然

3月15日,对林区人而言,是个意义非凡的特殊日子——新一年的防火工作于这天正式拉开帷幕。春防首日,记者走进加林局实验林业综合检查站。站内,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准备物资、检查设备,脚步匆忙却不失沉稳。记者站在这里,深切感受到他们守护森林安全的炽热决心,春防的故事,正以蓬勃的姿态开篇。

刚到实验林业综合检查站,便能看到几座简易的板房,虽然外观朴实无华,但却收拾得井井有条。板房周围,一面面鲜艳的防火宣传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为这片山林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门口的检查区域,几位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

“您好,请出示一下您的防火通行证,麻烦打开后备箱检查一下。”站员李逢焘礼貌地拦下一辆私家车。司机师傅配合地递上证件,李逢焘仔细核对信息后,又认真查看了后备箱,确认没有携带易燃物品和违禁品,防火装置配备齐全后,才微笑着放行,“感谢您的配合,在林区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

据了解,实验林业综合检查站地处呼玛、黑河、嫩江三地互联互通的交通干线关键节点,不仅承担着野生动物保护、松材线虫防治、木材检查等工作,更是森林防火的关键关卡。每到春秋防火期,这里的工作人员便进入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全天24小时轮班值守,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检查,确保火种不进山。

在检查站办公室里,摆满了各种规章制度和工作图表,详细记录着工作情况和过往车辆人员信息。站员陈再胜介绍说:“我们的工作看似简单,但责任重大。这个检查站管控范围广泛,每日车流量巨大,高峰时期,平均每天过往车辆可达六七百辆。每一次检查都关系着森林的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今年,是陈再胜驻守在这个检查站的第13个年头。对他而言,检查站早已不是一处简单的工作场所,而是深深扎根心底的第二个家。十三载寒来暑往,他始终默默坚守,以赤诚之心守护着这个特殊的家,用行动为森林安全保驾护航。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检查站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配备了智能终端设备,可以快速记录人员和车辆信息,并实时上传到森林感知系统,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对进山人员和车辆的动态管理。

除了日常的检查工作,检查站的工作人员还肩负着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和法律法规的重任。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制作宣传手册和海报,向过往群众普及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在检查站入口处,特别设立了一座小型便民服务站,一旦发现有车辆未配备防火设备,便会及时为其提供,全方位筑牢入山安全防线。

“新一轮春季防火期来临,防火重任压肩,我们全员已经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每一年我都这么告诉自己,我们生在林区,长在林区,这片森林就是我们的家,保护好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陈再胜的话语质朴而坚定,道出了所有工作人员的心声。

image.jpg

工作人员检查过往车辆是否携带易燃物品和违禁品,并进行防火宣传。

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

守护万顷林海的“空中力量”

□文/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秋颖

春日的暖阳逐渐驱散了冬日的严寒,大兴安岭也随之踏入了一年里最为关键的防火阶段。春季森林防火工作开展得究竟如何?3月15日,春防的第一天,记者走进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亲身体会到了这里紧张有序的工作氛围。

走进停放飞机的库房,一股闷热的气息扑面而来。记者看到,地面机务人员刘勇强正手持检测工具,全神贯注地检查飞机起落架的各个部件,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一会儿,细密的汗珠就布满了他的额头。“春防责任重大,每个零件都容不得半点差错,每个环节都必须仔仔细细检查,确保万无一失。”休息间隙,刘勇强对记者说。

与此同时,航管科的工作区域内也是一片繁忙景象。工作人员们正在对导航、通信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在春航期间正常运行。后勤部门也在默默地贡献着属于自己的力量。宿舍内,床铺整洁如新,生活用品一应俱全;食堂里,各类新鲜食材已采购到位,厨师们精心规划着营养丰富的菜单,满足工作人员的饮食需求,为春防提供充足的后备保障。

“目前,已有4架森林航空消防飞机准备就绪,剩余12架飞机预计在4月底前全部抵达加航站执行护林防火任务。在春防高火险期天气时段,白天由消防飞机进行空中巡护监测,夜晚则由‘彩虹4无人机’实时回传图像信息,时刻守护林区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加航站业务科副科长程传捷说,作为大兴安岭的空中“鹰眼”,加航站承担着大兴安岭地区南部、北部战区的航空护林任务,巡护面积达6.4万平方公里,伴随着防火号角的吹响,加航站将持续秉持“灭得精准、说得明白、飞得安全、保障有力”的核心工作宗旨,强化空地协同配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火体系,实现火情早发现、快处置,守护好兴安八万里林海。

image.jpg

工作人员对森林航空消防飞机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在春航期间正常运行。

加林局跃进林场02瞭望塔

“森林之眼”的宁静与坚守

□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瑞

当清晨的第一缕光穿透云层,洒落在银装素裹的青山之上,2025年的大兴安岭春季森林防灭火工作,就在这样一片洁白与静谧中拉开了帷幕。3月15日,春季森林防火期首日,记者走访了加林局跃进林场02瞭望塔,体验瞭望员们平凡却又不凡的工作日常。

上午九点,记者乘车踏上通往02瞭望塔的小路,厚重的积雪让本就崎岖的山路变得难以前行,稍不注意车轮便开始打滑。越往深处走,四周越发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风声和车轮压过雪地的“咯吱”声。远远望去,24米高的瞭望塔矗立在山林间,仿佛一位身姿挺拔的忠诚卫士,目光坚毅地守护着莽莽林海。

记者到来之前,瞭望员陈宪法像往常一样,天不亮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踩着积雪清理塔道,一边清理,一边沿着陡峭的扶梯向上攀登。随后,在瞭望塔顶端的小屋内,他仔细地检查定位仪和中继台设备,俯身用望远镜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远处山林里的情况。

“防火期内,我们每天都要观察瞭望塔附近的天气和风力等情况,从早上七点开始直到天黑,一小时一次向上级汇报,从不间断。”陈宪法一边整理设备,一边对也攀登上塔的记者说道。24小时全天候的监测、塔上塔下反复攀爬的疲惫和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在他的口中仿佛变得不值一提,而这片森林里的一草一木也早已成为他们熟悉的伙伴,静静地见证着这些“孤勇者”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从塔顶俯瞰,积雪与苍松交织成一片银白世界,美得令人惊叹。在瞭望塔下的黄色小房子里,瞭望员陈文宝正奋力挥舞着扫帚,将屋前的积雪清理得干干净净。他的额头上微微沁出了汗珠,在寒冷的空气中升腾起淡淡的雾气。

“我们02瞭望塔一共有3名瞭望员,平时大家轮流值班,轮流生火、做饭,前年开始还打了水井,条件一年比一年好。”陈文宝脸上挂着笑容,热情地向记者介绍着他们逐渐改善的生活条件,言语间透露着对瞭望员这份工作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片远离城市喧嚣的无人之境,无数个像“陈宪法”“陈文宝”一样的瞭望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锐利的双眼织就森林防火的“天网”,用坚守与奉献守护着生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修饰,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首无声却震撼人心的赞歌,久久回荡在群山之间,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到守护森林、守护自然的伟大事业中。

image.jpg

瞭望员在24米高的瞭望塔上,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远处山林里的情况。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卿睿 胡瑞摄

image.jpg

瞭望员沿着陡峭的扶梯向瞭望塔顶端攀登。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卿睿 胡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