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兴安“春山” 气象人在行动——地区气象局为春防工作提供气象服务见闻

2025-03-24 07:53:50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文/摄 本报见习记者 李春莹 全媒体记者 赵保江

春防首日,记者来到地区气象局预报预警监测平台,风速、气温、湿度曲线在电脑屏幕上不断跳动,雷达图层实时刷新,绘制着春防前线的气象态势,一场守护绿色屏障的“春季防火战役”已临战在即。

据了解,3月14日,全区春季森林防灭火气象服务动员视频会议在地区气象局召开。会议分析,今年我区气温持续偏高,大风日数相较往年明显偏多,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火险等级一路持续走高,春防期间气候形势同样严峻。会议明确春防形势,要求地、县两级气象部门提早部署、协同应对,打通“监测—预报—响应”全流程,构建科学高效防火气象保障体系,为气象部门春防工作筑牢根基。

为做好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气象部门提早行动,截至目前,地区气象台已经以重大气象信息专报的形式发布了两期春防形势分析,对重点区域高火险天气趋势进行了预测提示,为全区各地提前谋划开展春防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风速、气温、湿度的细微变化,可能就是火险等级变动的前兆。我们的工作就是时刻关注数据的变化,确保第一时间将预测数据传送回气象台。”在加格达奇国家基准气候站,记者看到值班员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手指在鼠标上迅速滑动,浏览着基层气候站回传的精准数据。

地区气象台台长王梅向记者介绍说:“各级气象监测人员就像是这场春防‘战役’中的‘前线侦察兵’,林区哪里可能存在火灾隐患、什么时候风险系数较高,都将及时进行分析、预警。”

而这些数据从何而来?走进加格达奇国家基准气候站,自动气象观测塔静静矗立,顶部的风向标微微摆动,感应器闪烁着微光,监测设备全天候捕捉着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站内的大屏幕上,气象参数实时跳动,值班员正核对着数据曲线。

这样的监测站,分布在全区重点防火区域。一批批全天候运行的气象探测设备,正源源不断地捕捉风向、温度、雷电等关键气象信息。通过卫星和通信网络,这些数据被昼夜不停地回传至数据平台,实时更新气象监测数据,为气象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在地区气象局院内,白蓝相间的气象应急指挥车格外引人注目。车顶激光测风雷达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峻的光,技术人员正一丝不苟地对系统终端进行最后的精度校准。地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主任李博认真介绍道,一旦接到任务,指挥车能快速部署,开展专业的气象应急监测与服务。

“我们不在巡护前线,但每一条数据、每一次推送,都是提前为林区‘看火’。”这是气象工作者们的心声,也是他们肩负的责任。

春寒未退,冰雪初融。兴安林海还未“睡醒”,大兴安岭的气象人却早已整装出发,用一条条曲线,一串串数字,为我区春防织密“气象防线”。

image.jpg

气象局技术人员仔细校准调试应急指挥车的系统设备。

image.jpg

气象台设备精准捕捉气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