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王欣丽
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关键,为全力打好春耕备耕生产主动仗,地区农业农村局早部署、早谋划、早安排,全力推进各项备耕措施有序开展。
一年之计在于春。为全面落实省、地关于备春耕生产的部署,地区农业农村局高标准谋划,制定并印发《大兴安岭地区2025年备春耕生产指导意见》,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民算好效益账,引导农户合理确定种植意向,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据农情统计,2025年,我区粮食计划播种266.37万亩,其中计划播种大豆238.93万亩、小麦11.72万亩、玉米11.24万亩、杂粮杂豆3.81万亩;马铃薯计划播种0.66万亩;经济作物计划播种3.43万亩。
围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我区系统总结单产提升工作经验,聚焦重点作物,加快技术推广。今年,我区重点加大大豆大垄密植技术推广力度,推行110厘米、130厘米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计划推广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面积110万亩以上。
结合种植业发展实际,我区突出重点抓科技备耕。各地农业部门组织农业专家和科技人员在备春耕期间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主要内容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北药种植技术等。同时,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宣传,落实好有关项目扶持、涉农保险、贷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措施。结合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以乡村为单位,确定主推品种,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优良品种覆盖率,强化熟期管理,确保作物安全成熟、提质增效。
春耕备耕,农资先行。我区各地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农资企业及早备足货源,指导农民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经销商,确保优质农资供应。鼓励农户通过微信、电话提前预订,适时配送,尽早完成春耕物资采购,确保4月10日前完成种子、肥料等大宗物资下摆工作。截至目前,全区种子需求1.81万吨,已下摆1.31万吨,占总需求的72.38%;全区化肥需求3.74万吨,已下摆2.86万吨,占总需求的76.47%;柴油、农药、农膜等物资销售企业库存充足,农资下摆顺利进行,为春耕生产提供坚实的物资保障。
在农资供应充足的基础上,质量把控尤为重要。为确保农资质量,按照“属地管理、检打联动、部门协同、标本兼治”的原则,各级农业部门组织开展农资打假活动。截至目前,我区已检查农资经营企业、商店45家次,出动执法人员91人次,坚决守护农民利益,保障春耕生产质量。
政策有保障、科技多赋能、农资供应足。尽管大地尚未完全苏醒,但希望的种子即将播撒在田间地头。
农户在了解新型播种机,为今年春耕做准备。本报全媒体记者 程泓淳摄
农户在检查农机具。本报全媒体记者 程泓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