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红 刘贺龙
走近图强林业局壮林林场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只见一池碧水清澈见底,一尾尾鲤鱼、虹鳟、鲟鳇在水中自由穿梭,它们时而聚集在一起觅食,时而散开嬉戏,时而跃出水面溅起层层水花。
近年来,壮林林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林场水资源优势,将宽阔的水域打造成“生态聚宝盆”,借此蹚出了一条冷水养殖的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
“这片水域原本只是林场资源的‘边角料’,如今成了林场增收、职工致富的‘聚宝盆’。”壮林林场负责人指着波光粼粼的鱼塘感慨道。今年年初,林场对这片天然水域进行了水质检测,发现其溶氧量高、水温适宜,是冷水鱼的天然“温床”。于是,一场“变闲为宝”的生态转型行动正式拉开帷幕。林场筹集了10余万元启动资金,组织职工清理淤泥,加固塘坝,并明确了“以鲤鱼为基础、虹鳟鱼为特色、鲟鳇鱼为亮点”的养殖思路。
“冷水鱼对水质要求极高,而我们这里的水质恰恰是‘天然优势’。”技术人员介绍道,“我们引入了网箱养殖技术,实行双网箱分区养殖,依托天然的活水,实时检测水温、pH值等指标,确保鱼儿能在最佳环境中生长。目前,已陆续投放了4500余斤鱼苗,鱼儿们长势喜人。”生态养鱼,既要借助天然优势,更要依靠科技手段,通过采用网箱和池塘养殖模式,可以有效控制鱼的生长周期,使鱼肉的质地和色泽更优,口感也更好。同时,林场还聘请了专业团队建立起疾病防控体系,为鱼群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为了让优质鱼产品“游”向更广阔的市场,壮林林场打出“组合拳”,一方面与本地酒店、农家乐、鱼行签订供货协议,打造“壮林冷水鱼”品牌;另一方面,结合当地旅游资源,规划“渔趣体验”项目,打造垂钓园、特色民宿,推出铁锅炖鱼等特色餐饮,让游客参与捕鱼、垂钓、品鲜等活动,住进林间木屋,感受“渔舟唱晚”的诗意生活,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旅游热。
林场引进的鲤鱼长势喜人。
壮林林场冷水鱼养殖基地。
(本组图片均由曹秀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