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本报全媒体记者 鄢然
初夏的祖国北疆,大兴安岭草木葱茏、万物竞秀,这片广袤土地上,一场以项目建设为引擎的发展热潮正汹涌澎湃。在地区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焊花四溅,施工车辆穿梭,数十名建设者挥汗如雨,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画卷徐徐铺展。据大兴安岭通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葛伟杰介绍,该项目目前已建至3层,工程共4层,预计7月5日全部主体封顶。
近年来,地委行署认真落实省“三个突破年”行动部署,进一步夯实地方经济基础,优化经济布局,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加快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众多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活力。
年初以来,大兴安岭全区上下勠力同心推进项目建设。2025年,全区重点推进项目110个,总投资达325.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增加至57.5亿元,同比增长26.1%。截至6月5日,已开复工74个项目,开复工率67.3%,完成投资8.3亿元,投资完成率14.4%。这些项目广泛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我区不断拓宽渠道,围绕主导产业链精心制定招商图谱,以开放姿态“引凤来栖”。招商队伍奔赴各地,积极对接项目、寻求合作。今年一季度,全区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7个,签约额8.1亿元,同比增长146.2%;实际利用内资4.3亿元,同比增长97.25%。其中大兴安岭汉麻人工智能植物工厂项目尤为引人注目,该项目总投资14.6亿元,从汉麻种植研发、加工产业延伸和康养文旅体验三方面发力,构建完整产业链。大兴安岭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区位优势显著,生态资源丰富,适宜汉麻种植,目前已开发汉麻种苗品种30余种。
地区对外合作服务中心副主任贺俊杰向记者介绍,地区商务局以17个产业图谱为引领,梳理出42条产业链,谋划承载项目122个,圈定目标企业225家,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精准性。目前,已拜访重点企业89家,引进亿元及以上项目5个;深化包联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新签约的12个项目已落地9个,不断刷新签约项目落地速度。
项目落地生根,离不开营商环境的“阳光雨露”。我区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效能提升突破年行动,进一步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以优质营商环境为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保驾护航。年初以来,地区营商局在帮助企业“解难题、助把力”上下功夫求实效,通过提升服务企业效能助力兴安经济高质量发展。过去一年,我区积极推动多项惠企利民举措落地见效,制定176项政策文件、推出66项创新举措,经营主体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全区以助企行动为核心,以“数字+产业化营商环境”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抓手,从构建营商环境链式服务体系、优化提升补齐短板、服务主导产业发展三方面重点发力,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地区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与交通科科长史禹表示,按照地委行署要求,他们会同多部门制定多项清单和指南,制定了大兴安岭地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大兴安岭地区核准类项目办理事项清单、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指南等,在谋划储备、前期办理、落地建设等方面为项目单位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服务,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如今的大兴安岭,正以“拼”的劲头、“攻”的态势、“冲”的节奏,争分夺秒抓项目建设,千方百计促项目投产,扎实做好服务保障,全力推动项目“加速跑”,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筑起坚实的“项目脊梁”。
地区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项目施工现场。
①②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埋头工作。
大兴安岭汉麻人工智能植物工厂里,工作人员在浇灌汉麻。
扫码观看视频新闻
(本组图片均由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