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林海“绿金摇篮”——阿木尔林业局西伯利亚红松规模化种植见闻

2025-06-19 07:55:25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文/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力

走进阿木尔林业局中心苗圃,迎面可见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育苗工人们戴着棉手套,有的在芽播,有的在生产轻基质杯,有的在移植苗木……他们正在进行西伯利亚红松规范化种植,一个个让西伯利亚红松从种子到苗木的“绿金摇篮”在这里孕育而生。

推开蓝莓园的智能连栋温室的门,一股带着泥土气息的暖意扑面而来。已经混砂的西伯利亚种子铺满一地,工人们围拢在一起,全神贯注地挑选已经发芽的种子。“别小看这些种子,它可是我们的绿色希望。”中心苗圃党支部书记刘岩一边挑选种子一边说道,“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采用变温快速催芽法,能让发芽率明显提高。”

沿着园中小路走进温室大棚,数名工人正熟练地将催芽成功吐白的种子点播进轻基质容器杯中。“这些杯子可是苗木的‘黄金摇篮’。”中心苗圃主任朱俊鹏拿起一个巴掌大的轻基质容器杯介绍道,“杯体透气可降解,基质由草炭土、珍珠岩、控释肥等材料混合而成,既保水又透气,就像给幼苗穿了件‘会呼吸’的衣服。”在“温室+轻基质杯”的呵护下,一株株红松幼苗将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走出大棚,锦绣旖旎的中心苗圃苗木培育区更令人震撼。一棵棵红松苗木整齐排列,如同等待出征的绿色方阵,与落叶松、樟子松等苗木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图。工人们熟练地将两年生的西伯利亚红松移植到大地轻基质容器杯里。而在生产车间,伴随着机器的响声,一个个充满希望的轻基质杯被制作出来,形成了西伯利亚红松苗木育种+轻基质杯制作的完整生产体系。

据悉,中心苗圃现存有西伯利亚红松180余万株,其中今年春秋季将有100余万株苗木移植上山。

“这些苗木30年后将长成参天大树,既能调整林分结构(果材兼用林),还能带来可观的果实收益。”苗圃分管生产的副主任单士祥望着连绵的苗木感慨道。

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森林,阿木尔林业局用创新与坚守,在大兴安岭深处播撒着绿色的希望,书写着生态与发展共赢的动人篇章。

image.jpg

苗圃工作人员正在将两年生的西伯利亚红松苗木移植到轻基质容器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