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悦
十年树木,年轮记录沉静生长;十年热线,振铃见证为民初心。在大兴安岭林海深处,“12345”这串数字早已成为连接千家万户的暖心密码。10年来,这条热线以千万次守候,铺就了一条“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数字连心桥。
千里之外解民忧
近日,远在青岛的松岭区居民石先生面临退休难题:养老保险补缴手续政策不明,本地又无亲友可托。他尝试拨打大兴安岭“12345”求助电话,这通电话跨越山河,瞬间被精准派发到松岭区工作人员手中。工作人员迅速启动专属流程,派人调取档案、对接社保窗口,远程协助完成了养老保险补缴手续。“本想试试看,没想到真解决了!”石先生在电话中难掩激动,特意邮寄锦旗致谢。
一面镜子映初心
我区将全区30余条分散的政务服务热线整合归并,打造了“一个号码管服务”的新格局。走进窗明几净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区,键盘敲击声与温和的应答声此起彼伏。话务员曲苏缘工位上那面小小的、边缘已有些磨损的镜子,在工位间格外引人注目。“虽然与群众‘只闻其声’,但是微笑能通过声音传递。”
10年间,话务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这面镜子却始终映照着“微笑服务”的承诺。当“您好,大兴安岭12345……”的问候声日夜响起,林区百姓的急难愁盼——深夜供暖报修、紧急医疗求助等诉求,得以直抵责任单位。
三招擦亮“成绩单”
2024年,这条热线交出闪亮答卷:全年受理诉求6.2万件,接通率99.68%,按时办结率99.99%,群众满意率99.92%,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亮眼数据背后,是十年淬炼形成的高效服务体系:
强根基——定期标准化培训,保障服务专业规范;
抓关键——建立差评督办机制,对合理差评诉求一律退回重办;
攻难点——超期工单专人签收、定期提示,形成严密督办链条。
“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地区政务服务中心“12345”热线负责人王文秀说道。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这条便民热线受理量已突破2.5万件,各项指标持续高位运行。
从30余条热线的分散应答,到“一个号码管服务”的治理智慧;从墙上的锦旗到致谢的来电,10年坚守让99.92%的满意率超越冰冷数字,成为林海雪原中政务温度最生动的注脚。这条热线,正以永不占线的姿态,持续聆听兴安大地的每一次心跳与呼吸。
话务员正耐心接听群众通过12345热线反映的问题。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燕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