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 技术护航 合作共赢 绣峰林场盘活闲置资产走出绿色发展路

2025-07-11 07:57:56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本报讯(段明琦 白晶)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指引下,塔河林业局绣峰林场积极探索林草资源合理利用新路径,将原贮木场旧址的闲置地块充分盘活,打造成蓝靛果种植特色产业基地,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旧址焕新,科学规划开启转型之路。随着林业产业转型,绣峰林场领导班子敏锐探察到原贮木场旧址的发展潜力。经科学规划,林场决定将其改建成蓝靛果实验基地。林场80余名职工迅速投身到改建工作中,清理杂物、翻耕土地,让沉寂多年的贮木场废址重现焕发生机活力。“这片曾堆放着原木、回荡着电锯声的土地,没想到多年后居然变成了蓝靛果基地。”林场老职工张友祥站在原贮木场旧址前,望着整齐排列的蓝靛果苗感慨万千。在基地种苗繁育过程中,得到了各方的鼎力支持,林业集团科技创新处提供了2000株“蓝精灵”蓝靛果幼苗,塔河林业局供应了10万株“忍冬”和“蓝精灵”蓝靛果幼苗,目前基地已顺利完成试验苗栽植工作。同时,林场充分发挥挖掘机、旋耕机等机械设备优势,对基地进行有序扩建。预计今年9月,蓝靛果试验基地规模将从原先的60亩扩大到90亩,果苗数量也将超过12万株。

技术护航,专业指导助力产业发展。蓝靛果产业发展最关键的是技术支持。面对栽植过程中遇到的土壤酸碱度调节、施肥时机与用量等问题,林场领导积极与省林科院专家联络,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获取专业性指导建议。同时,林场每年都邀请地区林科所专家到基地实地指导,现场查看蓝靛果植株生长状况,专家现场为职工答疑解惑。针对部分蓝靛果植株出现叶片发黄现象,专家通过实地诊断,及时给出了调整施肥方案的建议,有效解决了果苗生长健康问题,为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合作共赢,产销对接保障收益稳定。为确保蓝靛果“种得出、卖得掉、收益稳”,绣峰林场通过精准研判与市场调研,今年5月,与大兴安岭益康野生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明确了蓝靛果的收购价格和收购量,给林场职工们吃下“定心丸”。依托稳定的产销合作,林场计划将产业收益反哺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蓝靛果栽植规模,提升产业效益,形成“以产促收、以收扩产”的良性循环,为职工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image.jpg

绣峰林场邀请地区林科所专家到蓝靛果实验基地进行现场指导。        段明琦 白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