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不仅是鸟类的天堂、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屏障,更是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载体——甘河湿地候鸟翔集绘就优美画卷

2025-07-14 07:45:23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赵子敬 程明磊

位于山城边缘的甘河国家湿地公园,是加格达奇林业局范围内重要的生态区域,也是候鸟迁徙与繁衍的天然乐园。春夏两季,这片自然形成的绿洲,迎来了众多远道而来的“客人”,监测人员在细致观测过程中,不仅记录下鸟类的多样风采,更收获了不少惊喜。

受气温较往年偏低的影响,今年湿地鸟类的迁徙时间较往年延长了一周多。这一自然现象虽看似细微,却为监测工作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不仅让监测人员记录到更多湿地鸟类互动的细节,更为研究气候变化与鸟类迁徙习性的关联提供了直观案例,也再次提醒人们,生态系统中每一种存在都是紧密相关的。

进入7月,甘河湿地迎来了候鸟繁衍的黄金时期,此刻的甘河变身为充满活力的“育儿所”,在湿地随处可见鸟类筑巢育雏的忙碌身影。新生的雏鸟们在成鸟的带领下,开始尝试探索周边环境,它们有的在浅水嬉戏,有的在草地上笨拙地学习啄食,为湿地增添了蓬勃的生命力。这些场景更加印证了湿地在保护鸟类繁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湿

地丰富的食物能够为候鸟补充长期迁徙中消耗的巨大体力,同时,芦苇丛等植被形成的天然屏障也保证了鸟类繁衍和育雏的安全。

在甘河湿地的鸟类家族中,不同种类的鸟儿以各自独特的形态与习性,构成了丰富的生态景观。 凤头麦鸡无疑是湿地中的“气质担当”,凭借别致的冠羽与优雅的身姿成为焦点;罗纹鸭则像是穿着精致礼服的“绅士”,羽毛上精美的罗纹在阳光下泛着柔和光泽;红嘴鸥是湿地的“飞行健将”,它们时而振翅翱翔于天空,灵活的身姿展现出高超的飞行技巧,偶尔还会在观测点附近盘旋,仿佛在与人类进行着无声的互动。白骨顶则在水面悠闲游弋,自在而惬意;花脸鸭的面部花纹独具特色,让人过目难忘。此外,被称为“林中小屠夫”的红尾伯劳,常用锐利的目光扫视四周;北红尾鸲的红尾在碧绿的湿地也格外醒目,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亮色。

最令人欣喜的是,监测人员发现了两种此前未曾记录的鸟类家族新成员——蚁鴷和红胁绣眼鸟。这两种鸟的出现,为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增添了新的活力。它们与湿地原有的鸟类和谐共处,共享觅食区域,灵动的身影与这片生态画卷完美相融。这些形态各异、习性不同的鸟类,在湿地中各得其所,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与活力。

湿地不仅是鸟类的天堂,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屏障。在调节气候、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等方面,湿地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鸟类的存在,正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指示器。

此次候鸟监测工作的开展,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生态数据,更让公众得以透过这些记录,深入了解湿地的生态价值和鸟类的生存状况。保护湿地,就是守护人类与万物共同的家园。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湿地的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从减少人为干扰到控制周边污染源、维护湿地植被完整性,每一个细微的行动,都在为候鸟创造更安全的栖息环境。

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大,甘河国家湿地公园正以更优越的环境迎接每一位“候鸟客人”。未来,这片城市边缘的自然绿洲,将持续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希望,永远保持生机与活力。

image.jpg

针尾鸭

image.jpg

灰鹡鸰

image.jpg

凤头麦鸡

image.jpg

红尾伯劳



本组图片均由耿宇卓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