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文旅产业 助力避暑经济

2025-07-15 07:59:12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李金江

7月7日,我区召开了2025年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专题部署会议,明确了将特色文化旅游作为全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聚焦“全域发展,四季皆旺”的目标,奋力将大兴安岭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四季旅游目的地的战略部署,为我区文旅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全区各地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坚持地企协同,主动担当作为,认真履职尽责,切实以高质量组织保障,为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广泛凝聚起推动特色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生态优势赋能,擦亮“避暑胜地”金字招牌。时值盛夏,全国多数地区被高温笼罩,大兴安岭却以清凉宜人的气候、壮美原始的生态和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成为避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游客可泛舟南瓮河、呼玛河湿地,邂逅珍稀鸟类的翩跹;夜宿鄂伦春族传统撮罗子,仰望璀璨的“北极星河”,这种“零距离接触自然”的体验模式,既满足了都市人群对“诗与远方”的向往,也契合了绿色消费的时代潮流。以森林生态、边境风情、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打造出独具北国特色的文旅产业新标杆,为避暑经济注入强劲的“绿色活力”。

文化底蕴破圈,激活“北疆风情”IP价值。大兴安岭不仅是生态宝库,更是多元文化的交汇地。这里生活着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桦树皮工艺、萨满信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要抓好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必须加强“文化+科技+旅游”创新,让古老传统焕发新生,让特色文化引爆避暑流量。要树牢全域全季理念,打破区域分割、行业壁垒,重点在强化总体设计、丰富产品业态、提升景区品质、强化包装营销、做好服务保障、加强政策支撑等方面攻坚发力,持续加强旅游资源全域整合、产品全域优化、线路全域统筹、市场全域营销、业态全民参与,打造更多具有兴安特色的IP符号,加快构建多场景、高品质、深体验的文旅融合体系,推动全区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产业融合破局,构建“四季共赢”发展新格局。要跳出“夏季避暑、冬季赏雪”的单一模式,以文旅融合撬动全季经济:春季推出“杜鹃花海摄影节”,夏季主打“森林康养研学游”,秋季打造“五花山色自驾游”,冬季则借势冰雪资源开发“极寒冰雪挑战赛”等特色项目。让游客在欣赏白桦林、界江风光的同时,感受“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家国情怀。这种“全时、全域、全季”的产业布局,带动林下经济、特色养殖等富民产业提质升级。各地各部门要清醒认识全国全省旅游产业千帆竞发的态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机遇、补短强弱、乘势而上,扎实推动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伐木经济”到“生态文旅”,大兴安岭的转型之路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当前,随着“避暑经济”与“银发旅游”“研学旅行”等新业态的深度融合,大兴安岭正从“边陲秘境”迈向“世界级生态文旅目的地”。这个夏天,大兴安岭用葱郁的森林、热情的篝火和悠扬的鹿铃声,向世界展示着北疆文旅的独特魅力。当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当文化记忆焕发时代光彩,大兴安岭正以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新篇章作出兴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