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黄绍涵
青山叠翠,蜂鸣蜜香。
近年来,十八站林业局查班河林场党支部以“融心聚力抓党建,‘蜂’拥而上兴蜜业”为抓手,探索出“党建+蜂蜜产业”的融合发展新模式,让小小蜂蜜变身为带动职工增收“甜蜜事业”、激活经济发展的“黄金产业”。
党建为舵,行稳致远。林场党支部秉持“帮办不包办、服务不干预”的原则,创新“林场+基地+职工”模式,将分散的资源拧成一股绳。通过整合生产要素、研发蜂蜜新品,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迈进;同时积极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引入蜂蜜水自主一体化生产设备,为蜂蜜产业发展筑牢“压舱石”,让昔日零散的养蜂业,逐步成长为有支撑、有规划的特色产业。
科技为翼,提质增效。产业要升级,科技是关键。林场党组织主动“联姻”大兴安岭职业技术学院,不仅引入先进生产设备,还邀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养蜂户进行技术培训。从蜜蜂病虫害防治到蜂蜜品质提升,从传统取蜜到精深加工,一个个技术难题被攻克,让蜂蜜的产量与品质双提升,产品附加值显著增加。如今,当地蜂蜜产品年销量已突破7000套,科技赋能让“好蜜”有了“好价”。
品牌为帆,远航市场。酒香也怕巷子深,党支部深谙此道。这个林场引导企业注册“绿驿山特产品”等蜂蜜品牌,通过绿博会、农产品展销会等平台擦亮招牌;更打出“线上+线下”组合拳,借力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渠道,让查班河的蜂蜜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品牌打响了,市场拓宽了,职工的钱袋子也跟着鼓了起来。
从“养在深山人未识”到“香飘万里众人知”,查班河林场的蜂蜜产业是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生动注脚。如今,这股“甜蜜力量”正持续迸发,既甜了职工的生活,也甜了林场的发展蓝图。在党建的引领下,这份“甜蜜事业”必将续写新的篇章,让乡村振兴的滋味愈发醇厚绵长。
林场职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生产蜂蜜水。 顾绍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