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江
日前,地区教育局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先后发布了防止孩子溺水的公告。防溺水工作直接关系着家庭幸福与社会稳定,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同,全力构建“人防+技防+智防”三位一体防护体系,共同织密安全防护网,为青少年暑期安全保驾护航。
精准施策,构建立体化防护网络。首先做到水域治理全覆盖,对水库、水塘等危险水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增设防护围栏、警示标牌及“一键呼叫”装置,配备救生圈、长竹竿等救援设备,并试点安装智能感应报警系统,联动公安“天眼”平台实时监测,发现异常自动推送应急坐标至网格员手机端。推行“双岗值班制”,在重点河段安排专人巡查,及时劝离涉险人员。同时,完善应急体系,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便携式AED除颤仪,组织民警、教师、群众开展“黄金4分钟”急救轮训,确保“发现险情—科学救援—快速送医”无缝衔接。
长效治理,以“绣花功夫”夯实基层基础。防溺水不能“一阵风”,需健全常态化机制。压实基层责任,将防溺水纳入绩效考核,推行“河长+社区(村委)+志愿者”联防联控模式,对重点时段、重点人群实行“日报告”制度。强化社会参与,发动社区网格员、老党员、返乡大学生组建“护苗志愿队”,开设“爱心托管班”,解决双职工家庭监护难题。
以民为本,让安全防线更有温度。家校协同强教育。学校组织开展防溺水主题班会、举办自救技能实训、推送安全警示短视频、开展“小手拉大手”家访、建立学生互助监督小组。针对留守儿童,依托“儿童之家”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通过情景模拟、VR体验等方式强化安全教育。防溺水工作既要“硬举措”也要“软关怀”,为留守儿童免费配发防溺水手环,开放社区游泳池并开设公益课程,组织“乡村安全电影巡映”等活动,将安全教育融入文化生活。
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防溺水工作既考验着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更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是必须守住的底线。唯有以“千钧重担人人挑”的担当、“一竿子插到底”的韧劲,才能织就一张覆盖城乡、联防联控的安全网,让孩子们在平安中度过清凉一夏,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筑牢生命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