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秋颖
近日,我区遭遇新一轮强降雨天气,防汛形势严峻,全区各部门闻“汛”而动、快速响应,紧盯雨情水情动态变化,强化统筹指挥与调度协同,通过周密部署和扎实行动,全力筑牢汛期安全屏障。
精准监测 守好“预警第一关”
地区气象局充分发挥监测预警“前哨”作用,启动汛期气象服务预案。加大对气象观测、预报和预警先进技术平台的本地化应用,24小时不间断追踪雨情、水情动态,结合数值预报模型,精准预测降雨时段、范围及强度。
建立“预警+联动”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确保应急联动机制的高效运行;通过微信公众号、社区群、短视频等多渠道,第一时间发布暴雨蓝色、黄色预警信息,为防汛工作争取宝贵的准备时间。
统筹联动 织密“快速响应防护网”
地区应急局牵头抓总,筑牢应急处置“第一道防线”。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全天运行118处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自动监测站点,确保汛情信息上传下达“零延迟”。
城市排水除涝方面,全区组建城市内涝应急抢险队伍7支,共465人,53个建筑施工工地全部落实防内涝措施;山洪灾害防御方面,针对全区196个山洪危险单元编制,更新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建立直达基层的山洪防御责任体系;地灾风险防范方面,针对全区2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依托群测群防机制明确四级监测人,加密巡查检查频次,发现异常情况立刻组织人员转移和现场管控;民生保障工作方面,全区组建电力抢修队伍150余人,交通应急保障队伍233人,配备应急通信车、便携式基站等开通应急基站,全力保障电力、道路抢险需求,确保通信网络畅通。
巡查排险 筑牢“水利工程安全堤”
地区水务局聚焦河道、水库、堤防等关键部位,打响防汛“阵地战”。组织开展水利行业查弱项、补短板专项行动,完成119处山洪灾害自动监测点的运行管护,排查并整改隐患问题28个,落实水库、堤防、山洪灾害防御、在建工程安全度汛等各类责任人1346人。
复核汛限水位,完成全区7座水库《2025年度汛期调度运用计划》,每座水库在汛前组织完成一次水库防洪调度预演和防洪抢险应急演练,提升实战能力。组织全区7个县(市、区)水务部门完成《城市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建立126名防汛专家库,提升抗洪抢险技术支撑能力。
目前,我区各部门仍持续保持应急状态,密切监测天气变化,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阵以待,筑牢汛期安全屏障,确保我区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