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新农友”助力乡村振兴——呼玛县开展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小记

2025-08-05 08:04:41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张宏宇

眼下正值农业生产田间管理期,走进呼玛县广袤的田野,绿浪翻滚、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植保无人机正从低空掠过田畴,细密如丝的药液如薄雾般均匀地飘洒而下,沿着规划路线开展飞防作业。

作业现场,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准备工作,从设备检查到灌装药液,仅仅十几分钟时间,植保无人机就已经做好了起飞的全部准备。专业飞手通过遥控屏幕操纵GPS定位与智能巡航,无人机轻盈升空,在土地上空稳定悬停。伴随着轻微的嗡鸣声,无人机沿着规划好的航线匀速飞行,机腹下喷出的药液被超细雾化,形成一片均匀的白色雾幕,精准地笼罩着下方的田野。短短十几分钟,大片的土地就完成了飞防作业。

呼玛县新泓农业负责人姜志介绍道:“无人机飞防技术有别于传统的喷药方式,无人机飞防能使田间各处的着药量均匀一致,可避免重喷和漏喷,而且无人机低空飞行产生的气压流,可以让农药更好地渗透到作物叶背面,可极大地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通过“航空+农林植保”将传统农业与智慧农业进行深度融合,孕育出“飞防作业+数据监测+精准种植”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呼玛县还计划通过开展田间示范、飞手培训等举措,强化技术推广。同时,积极探索“低空+智慧农业”融合路径,推动无人机从“施药工具”向“农业综合体”升级,将短距离物流配送、灾情航拍监测、农田测绘建模等新场景纳入规划,力争打破“单一植保”的传统模式。

近年来,呼玛县坚持以政策和市场驱动,助推低空科技产业迅速发展,将植保无人机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畴,通过农业项目“订单化”、大豆“一喷多促”项目补贴,形成了“政策搭台、企业唱戏、农户受益”的良性循环。用数据和算法推动农业转型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科技动能。

image.jpg

植保无人机在进行田间喷洒作业。

image.jpg

无人机低空作业,可使农药更好地渗透到作物叶面,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

(本组图片均由穆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