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在登记入山车辆信息。
森林资源管理科与绿林林场组成联合检查组,在核实入山人员身份证、采集证等信息后,方可入山采集。
□文/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力
“林下资源就是‘绿色银行’,就是咱们职工的‘钱袋子’。”7月29日,阿木尔林业局依据野生蓝莓的成熟度,确定这天为适宜采集期的时间节点。一大早,天刚蒙蒙亮,薄雾还未完全散去,记者深入到管护一线,切身感受到这里野生蓝莓采集管理的规范、文明、有序,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2—7”线是林业局管护面积最大的管护站,这里野生蓝莓和红豆资源丰富,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呵护的宝藏。绿林林场林长带领机关6名工作人员与2名管护员早早来到管护站坚守岗位,严格按照林长制要求开展入山采集检查工作,他们就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山林。
管护人员逐一检查入山采集人员是否携带火种,以及居民身份证、防火通行证、入山采集证等证件,同时详细登记车辆、人员信息。对没有办理入山采集手续的人员,他们耐心地讲解相关法规规定,依法依规依情劝返。仅在7月29日一天,就劝返20多名外来人员,管护人员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山林的安全与秩序。
林业局施业区“2—1”线管护站连接G331国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深入长山林场、依西林场施业区的咽喉。长山林场林长、机关人员天不亮就来到这里,与管护员一道,查烟火、看证件、做登记,现场一片紧张而忙碌的景象。截至上午10时,累计检查车辆50多台、核查人员近百名,切实做到“不漏一车,不落一人”,全力保障采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与此同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科组成检查组,深入到各管护站,抽查管护人员在岗值守情况,确保每个岗位都能尽职尽责。阿木尔公安分局组成4个流动小组,检查无证驾驶、超员驾驶、酒驾醉驾等违法行为,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为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野生蓝莓开采第一天,林业局职工计鹏涛格外忙碌。他与父母经营一家超市,瞅准了林下资源带来的商机,以每斤15元的价格,当天收购新鲜的野生蓝莓400多斤,这些带着山林气息的蓝莓,将被销往黑河等地,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计鹏涛笑着说:“林下资源就是我们的‘致富果’,只要好好把握,日子肯定越来越甜。”
林下资源作为林业局职工一项富民产业,林业局高度重视,按照明确所有权、优化管理权、放活经营权的要求,对全局沟系实行分区管理的模式,确保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目前,确定适宜沟系经营管理的有22条,已完成确权经营的沟系16条。
林业局产业发展科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沟系立体经营,做足做好林下资源文章,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不仅让职工群众的收入增加了,而且让山林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阿木尔林业局野生蓝莓开采第一天,只是“资源保护+合理运用”模式的一个缩影。他们以沟系立体经营为抓手,不断探索林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新途径,为职工群众带来更多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