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江
韩家园林业局的实践,为我们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他们跳出传统“木头经济”的思维窠臼,将目光投向广袤森林的馈赠,以“向森林要食物”为核心,成功构建起一个多元、立体、高效的森林食物供给新体系,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振兴之路。
这条路之“新”,首先在于发展理念的革新。他们深刻认识到,森林的价值远不止于木材。那78.39%的森林覆盖率下,蕴藏着432种高等植物和丰富的林下物产,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绿色宝库”。从“砍树”到“看树”,从利用木质资源到开发非木质资源,这种转变是对“大食物观”的精准践行,极大地拓宽了食物的来源和边界,展现了在生态优先前提下实现发展的智慧和勇气。
这条路之“实”,体现在产业链条的深化与价值提升。他们并非简单地“靠山吃山”原始采摘,而是通过森达公司这样的“共享工厂”,进行精深加工,打造自主品牌,将原始食材转化为6大类200余种商品,推动产业链向“深字号”“新字号”跃升。这不仅是产品的增值,更是整个产业模式的升级,让森林美味得以标准化、品牌化,真正“跨越山河”,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这条路之“活”,展现于业态模式的多元与融合。他们践行大食物观的产业图景绝非单一:既有传统山珍的深度开发,也有林下生态鹅养殖的特色开拓;既有中药材的规模化抚育,更有采集桦树汁这类“点木成金”的创新产业。这种“企业+合作社+基地+种养殖户+互联网”的模式,有效整合了林区分散的资源,带动了职工和农户共同增收,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
最终,这条新路实现了生态、经济与民生的三重丰收。所有的开发都建立在科学规划和生态保护的基础之上,如对桦树汁的“每木调查”和“三方联签”制度,确保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职工人均增收1278元,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生态增优、资源增值、职工增收,这三个“增”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良性循环,证明了保护与发展不仅可以兼顾,更能相互促进。
韩家园林业局的成功实践,为全区科学开发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样板。这充分说明,只要转变思路、科学谋划、精准发力,沉睡的绿海就能源源不断地涌出“黄金液”,成为推动全区振兴的强大引擎。这条绿色之路,前景广阔,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