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蕾
金秋时节的呼玛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作为全区唯一的农业县,呼玛县抢抓农时,科学调度,全力推进秋收、秋整地及秸秆综合利用等关键环节,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组织抢收
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为确保秋收工作高效有序,呼玛县提早谋划,精准施策。县里制定了详细的秋收计划与时间表,严格按照“五先五后”原则分类推进收获作业,并同步印发《呼玛县2025年粮食机收减损实施方案》,以科技手段最大限度降低田间损失。据9月29日统计,全县已收获粮食作物5.6万亩,占应收面积的5.1%。其中,4.385万亩小麦已全部收获完毕;杂粮杂豆、薯类收获0.42万亩;大豆收获0.8万亩。
今年有利的气象条件为秋收提供了有力支撑。春夏季降雨充沛,土壤墒情适宜;8月下旬和9月上旬气温分别较常年偏高0.4℃和1.0℃,有效促进了大豆等作物的灌浆成熟。从5月22日至9月17日,全县≥10℃活动积温达2207.5℃,充分满足了作物生长需求。
强大的农机装备是秋收的硬核保障。全县620余台联合收割机(包括凯斯4088、克拉斯370、迪尔660等型号)已调试完毕,整装待发。若满负荷作业,日均收割能力可达9万亩,预计大田作物收割可在12天左右完成。玉米籽粒收获计划于11月下旬启动,确保所有作物应收尽收。
组织领导同步强化。县、乡两级均成立了秋收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收获、整地、秸秆处理等环节。70余名农技人员全部下沉生产一线,指导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抢收。同时,针对劳动力短缺户、外出务工未归户等特殊群体,县里提前制定了帮扶代收计划,确保不误农时、不漏一户。
收整结合
夯实来年生产基础
呼玛县坚持收获与整地同步推进,着力提升秋整地标准和质量,为明年春播做好准备。在设备保障方面,全县528台大马力拖拉机(均安装深松监测仪)、690台自动导航设备、2460台(套)耕整地机械及625台收获机械已于8月底前全面检修完毕。农机作业智能终端加快安装进度,目前已安装77台,农机数字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作业标准严格规范。9月26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召开机收减损现场会,并印发《秋收整地工作指导意见》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导意见》。围绕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还田利用率达到70%的年度目标,全县统筹推进秸秆还田与秋整地,要求做到翻埋、耙地、起垄、镇压连续作业,确保耕地达到待播状态,实现“秋雨春用、春墒秋储”。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秋整地1.5万亩。
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县里深入开展秋收护农专项行动,县乡两级建立隐患排查台账,确保农机全部贴有反光标识。9月份以来,县政府组织力量深入各乡镇、村屯,开展拉网式排查,为反光标识脱落或破损的农机具进行补贴新的反光贴。已累计出动车辆30台次、人员60余人次,覆盖6乡2镇54个村,免费为200多台拖拉机、300多台拖车、180台收割机及1000多台(套)农具粘贴反光标识5000余张。
多元利用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秸秆处理是秋季生产的重要一环。呼玛县将秸秆综合利用纳入“田长制”管理和“一把手”工程,与秋季森林防火同部署、同落实,层层压实责任。
宣传引导先行。通过微信群、公众号、政府网站等平台广泛宣传,发布《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详细解读秸秆焚烧危害与综合利用效益,提升群众参与自觉性。
分类施策是关键。针对全县112.2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采取不同处理方式:4.3万亩小麦茬口已全部实施翻埋还田;占绝对比重(约104万亩)的大豆,因秸秆量少,除部分豆皮收集用作饲草外,基本实现全量还田;对于11月下旬即将收获的2.9万亩玉米,计划将30%秸秆打捆离田用于畜牧业,70%通过少量翻埋配合多次耙地或旋耕实现碎混还田,切实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
当前,呼玛县正通过科学调度地块、精准配置人力、发挥机械优势及高效处理秸秆等综合措施,稳步推进以大豆为主的秋收工作。同时,持续加大秋整地、秋起垄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也为更大面积耕地实现“黑色越冬”、积蓄发展后劲奠定了良好基础。

秋粮收获季,呼玛县西山口村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将刚刚收获的大豆源源不断地注入农用拖车,机械化作业助力农户抢抓农时、颗粒归仓,尽显现代农业丰收的繁忙与高效。
王婷摄
黑公网安备232722020000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