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江
呼中区冷水鱼产业的蓬勃发展,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生动实践。从高寒之地的自然禀赋,到十年如一日的技术攻坚,再到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这条“鱼”游出的不仅是一条产业链,更是一条可持续的振兴之路。
坚守与突破,是产业成长的根基。冯丽新夫妇扎根北疆10余年,从合作社到规范化企业,从22万尾到80万尾孵化量的跃升,印证了“久久为功”的力量。冷水鱼养殖周期长、技术门槛高,但正是这份对品质的坚持、对技术的钻研,让“呼中冷水鱼”走向市场并站稳脚跟。产业振兴离不开一批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的实干者,他们的坚守,是乡村振兴最宝贵的动力源。
生态与效益,可以同频共振。呼中区的探索证明,绿色发展不是负担,而是机遇。通过规模化繁育珍稀鱼种,既恢复了自然种群,又激活了产业价值;既守住了绿水青山,也创造了金山银山。这种“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模式,为生态脆弱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尊重自然规律,产业才能走得更远。
政策与市场,需同向发力。从资金补贴到品牌认证,从设施升级到许可突破,呼中区的精准扶持为企业注入信心;而市场订单的供不应求,则印证了高品质农产品的发展潜力。政府“搭台”与企业“唱戏”有机结合,让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让小众产业成就大市场。
呼中区的故事启示我们:乡村振兴没有固定模板,关键在于立足本地实际,找准特色、深耕特色。一条鱼能游出多远的天地?呼中的答案是——只要方向对了,脚步稳了,北疆的冷水也能沸腾起产业的热浪。
黑公网安备232722020000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