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服务有温度 托起幸福“夕阳红”——我区构建多元化社保适老服务体系

2025-10-27 08:23:37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编辑:

image.jpg

地区社会保险事业中心工作人员为退休人员解答社保相关问题。本报全媒体记者 任露露摄image.jpg

社保工作人员走进加区长虹养老中心,指导退休人员办理生存认证。    本报全媒体记者 任露露摄

image.jpg

加区退休居民使用小型智能人脸识别认证终端,完成了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      本报全媒体记者 宋泽宇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任露露

“打个电话,一分钟就完成认证,心里真踏实!”近日,60岁的加区退休居民高兴羽通过我区新开通的社保认证服务热线,轻松办好了养老待遇资格认证。一条热线,映照出我区社保服务阵地从“柜台方寸”到“千家万户”的深刻变迁。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这道民生必答题,考验着政府的服务智慧。我区社保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交出了一份“线上线下融合、智慧终端补充、上门服务兜底”的立体化答卷,让社保服务更加可及、更有温度。

服务送上门,关怀零距离

从群众“找上门”办事,到服务“送进门”解忧,这一转变让高龄、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倍感温暖。我区将“上门认证”作为常态化服务,社保工作人员的身影活跃在养老机构与居民家中,把政策宣传、待遇认证等服务一站式送到老人身边。

今年初,地区社会保险事业中心工作人员走进加区长虹养老中心,为行动不便的退休人员现场办理生存认证。他们不仅耐心讲解流程,还指导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下载“支付宝”“龙易办”等APP,细致告知线上认证操作步骤和待遇政策。

服务半径的延伸,还体现在打破地域阻隔。针对近年移居外地的参保人员增多的情况,我区创新推出“免申即享”退休服务模式。通过部门协同、数据共享与流程优化,安排专人跟踪办理进度,确保群众无需奔波就能办结退休手续、按时领取养老金。

科技添温度,认证更便捷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老年人不再“望而却步”?我区的答案是:让技术适应人,让服务更贴心。

近日,在遍布全区的基层服务点、街道社区和银行网点,我区和中国工商银行大兴安岭分行合作推出的社保智能人脸识别终端,构建起“15分钟认证服务圈”。投入使用的30台设备操作简便,老年人只需“刷身份证、看摄像头”,即可完成认证。

线上认证渠道也在持续拓宽。通过推广“龙易办”APP等认证方式,开展宣传引导、大厅帮办、一对一教学等服务,帮助老年人熟悉“刷脸”认证,既提升了服务效率,也为他们打开了体验数字化服务的窗口。

对于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人,我区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大兴安岭分公司联合推出“社保智简认证系统”。退休人员拨打服务热线0457-12333,按语音提示,约一分钟即可完成认证。这一创新实现了从“指尖”到“耳边”的平滑过渡,让科技发展更具包容性。

每一项便民举措的背后,都体现了“民生无小事”的责任担当。无论是上门的脚步、布设的终端,还是服务的热线,都精准对接老年人实际需求,践行着社保服务的初心。

地区社会保险事业中心副主任杨志宏说:“适老化服务不仅是技术和服务的创新,更是一份社会责任。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适老服务,在提升效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服务体验,让每一位退休人员都能感受到社保服务的温暖。”

如今,一幅“老有所养、认证无忧”的温馨画卷,正在兴安大地上徐徐铺展。服务没有终点,唯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区社保适老化服务工作,正以更坚实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可持续的未来。